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女佛教徒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23:35

  本文关键词: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女佛教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中后期 江南 比丘尼 优婆夷


【摘要】: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代中后期佛教已呈现出中国化、世俗化的态势。明万历时期,江南地区的佛教发展甚至呈现出复兴的局面。佛住世说法,有常随四众。出家二众,即比丘,比丘尼;有在家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其中的女佛教徒比丘尼和优婆夷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江南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众多的女佛教徒。这一时期的女子有着不同的境遇,既而选择出家或在家事佛,但无论哪种形式,女佛教徒都通过多种活动对佛教、对社会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比丘尼群体和优婆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比较法来对比分析两类群体的存在与其之间的关系。以期以小见大,探讨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女性,乃至各地女性在佛教世界和世俗世界里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比丘尼群体和优婆夷群体进行梳理研究:绪论部分主要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女佛教徒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从而确定研究比丘尼群体和优婆夷群体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等方面探讨佛教在江南土地上孕育出新态势的过程。第二章主要通过资料的收集对比丘尼群体做详细叙述,从其来源到活动再到影响,剖析了比丘尼群体中少数戒行严谨、佛业精深者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多数则在复杂的社会背景的熏陶下,再加上内心修佛意志不坚定,多违反佛制,离经叛道,以致于在社会上招惹诸多批判之声,削弱了佛教势力。第三章主要通过资料的收集对优婆夷群体做详细叙述,从其来源到活动再到影响,剖析优婆夷群体。其以家庭为屏障,表面上持斋修佛,实则践行了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守贞保节观念。对于推动佛教教义发展收效甚微,但有利于女子借助佛教的力量提高在社会上的地位。通过比丘尼群体和优婆夷群体的全面对比进而分析两者在佛教与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大小和影响优劣。以及在这种现象背后映射出来的明代中后期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女性地位和价值的转变,以此来表达对于女性群体的人文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常人春;;居士经[J];东方养生;2012年04期

2 杨作舟;;香港佛教简介[J];法音;1988年06期

3 苏晋仁;;靖居丛录[J];法音;1990年01期

4 杨森;“婆姨”与“优婆姨”称谓刍议[J];敦煌研究;1994年03期

5 石明;;四众[J];法音;1990年05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艳娜;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女佛教徒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5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5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