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体西用”及再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10 12:22

  本文关键词:“中体西用”及再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中体西用 文化观 中西文化 洋务运动


【摘要】:甲午战争后,"中体西用"文化观饱受国人的批评,但近代以来的文化接受模式脱不了它的印记。跳出近代历史,从更广维度上看"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个人、民族或国家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通用模式,必须肯定其合理性一面。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表述出来,他说:“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上,总体上清朝内部存在着两种看法,顽固派认为西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孙家鼐和梁启超也方文化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必须排斥之。“天朝上都使用这一说法来表述中西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安隆;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兼说“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J];日本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江立新;洋务运动与晚清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吴宝晓;;19世纪的地方政府与荒政——兼论李鸿章在直隶的赈灾活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李忠萍;;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3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逄增玉;苏奎;;城乡文明对立下的“城市外来者”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永理;司俊;;中国近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述略[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8 邓孔昭;;台湾建省与福建协饷[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汪炳明;;是“放垦蒙地”还是“移民实边”[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10 赵云田;;清至民国管理蒙古事务机构的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耿直;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D];山东大学;2010年

8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9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维伦;20世纪的“中体西用”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腊云;简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刘超;;“中体西用”思潮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黄玉涛;洋务派与“中体西用论”[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李毅;“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再认识[J];道德与文明;2002年01期

6 王艳玲;“中体西用”之现代反观[J];唐都学刊;2004年06期

7 倪玲玲;“中体西用”文化选择思想的再认识[J];理论导刊;2005年09期

8 江涛;;略论“中体西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9 汤菊平;吴巨培;;“中体西用”的科学哲学解释[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杨锦銮;;晚清“中体西用”文化观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探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晓兰;;百年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其盛行原因[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文思启;;“中体西用“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高莉华;张晓刚;;从“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析中日早期现代化之异同[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4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谢放;;张之洞、梁启超“中体西用”思想之比较[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6 范鹏;;辛亥革命与中体西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陈传林;;“中体西用”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涛;“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N];吉林日报;2013年

2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近代思维方式转换的五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悦斌;晚清新文化观的演进[N];学习时报;2006年

4 张友谊 王杰;关于中西文化的融通[N];学习时报;2002年

5 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6 韩秀桃;张之洞:中体西用变法为要[N];法制日报;2006年

7 马新宇;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N];吉林日报;2010年

8 整理 蓝慧 李念;反思甲午:变法生于“危局”[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N];学习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锦权;“中体西用”文化范式再思考[D];西北大学;2009年

2 王鹏;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译夫;中体西用≠民族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7年

5 周娜;“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D];河南大学;2006年

6 段红智;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杨惠兰;左宗棠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8 黎询洲;曾国藩的“调和”观与改良思想[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6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66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