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的注释方法及其学术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10 23:32
本文关键词: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的注释方法及其学术史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龟井南冥 日本汉学 《春秋左传考义》 注释方法 批评 杜预注 学术史地位
【摘要】:《春秋左传考义》是日本江户时期龟井南冥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语句进行精心注解的一部重要著作。龟井南冥善于实证研究,注重义理探析和语气照应,对无法精准训释的内容或并存诸家之说以备案,或存疑不考以阙疑,从而保证了注释的客观公正;他以批评杜预注为出发点,指陈杜预注失误、失考、失于详、取臆说、强为之解等,并逐一辨证,或补充杜预说,或立新说;他在材料的使用上强调可据性、可靠性,注重广泛寻求类似的语例和事例,尤为注重从《春秋》经传中寻求相似的例子加以比勘进而得出结论。《春秋左传考义》有力地扭转了江户时代日本学者研治汉学局限于宋明理学的风尚,标志着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由宋学向汉学的转变,在《左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751030)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3QN047)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龟井南冥(1743—1814),名鲁,字道哉,是江户时代中期徂徕学派(又称古文辞学派、园学派)的第一硕学,主张批判宋明理学重义理轻考辨的倾向[1]4,由他主持的西学甘棠馆的学术影响力远远超过以朱子学派为主流的东学。其代表作《春秋左传考义》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1 718条语,
本文编号:1168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6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