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本土崛起与借镜域外——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的若干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12 03:14

  本文关键词:本土崛起与借镜域外——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的若干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文化史 新文化史 选择性吸收


【摘要】:中国社会文化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生活方式、社会伦理、知识人社会、生活质量、礼俗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这些研究结合了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情况,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理论创新意识。对于世纪之交传入国内的西方新文化史,国内学者除一部分青年学者热情接受以外,绝大多数学者对其采取了选择性吸收的态度,即排斥其后现代意识而接受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本土社会文化史学者吸收新文化史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完善自己的研究实践和理论表述,促进了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社会文化史在中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由于中西学术之间的隔阂,此时倡导社会文化史的学者刘志琴、李长莉等人对于西方已经繁荣发展的所谓新文化史几乎毫不知情。她们倡导社会文化史,是出于上世纪80年代国内史学界相继兴起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潮流,而又各自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毓;;关于社会文化史理论的几点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梁景和;;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J];河北学刊;2009年03期

3 左日非;“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4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J];史林;2003年02期

5 张俊峰;;也论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关系——新文化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史林;2013年02期

6 梁景和;;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维度[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7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一门新生学科——“社会文化史研讨会”纪要[J];社会学研究;1993年01期

8 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9 罗检秋;;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J];史学史研究;2011年04期

10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反思与展望[J];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苏克军;;吃人的“公共领域”——分析鲁迅小说的另一种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杜庆华;;论网络公民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姜福东;郭小红;;商谈理论与和谐社会民主建设——青岛“市民月活动”引发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7 汪志国;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8 李异平;赵玲;;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9 安涛;;史学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汤筠冰;汤箬梅;;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与整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3 左玉河;;2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邹旭怡;;当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及其制度建构[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宣朝庆;;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8 刘俐娜;;晚清政治变革视角下经世致用史学的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矿生;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迎春;环境传播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

本文编号:1174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74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