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规律
本文关键词: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气候变迁 寒冷期 近代地理学 唐开元 气候变化 暖期 树轮 温度曲线 中国古代史 形文
【摘要】:正宋之前的唐代,不仅都城长安冬天没冰没雪,唐开元19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竺可桢据此推测,处于中国第3个温暖期的隋唐,当时的平均温度比魏晋南北朝高摄氏3度左右。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结合史学、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将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
【分类号】:K207;P467
【正文快照】: 宋之前的唐代,不仅都城长安冬天没冰没雪,唐开元19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竺可桢据此推测,处于中国第3个温暖期的隋唐,当时的平均温度比魏晋南北朝高摄氏3度左右。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两汉。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所以北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桥浩一郎;宁松;;气候变迁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模拟[J];气象科技;1983年06期
2 孙艳敏,王生,江旅冰;中国气候变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年02期
3 王嘉川;;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J];学术研究;2007年12期
4 李大伟;;浅析广西历史气候变迁[J];传承;2009年10期
5 苗红;;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6 谢元鲁;;气候变迁对古蜀时期农业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S2期
7 竺可桢;;中国三千年物候史 从花花草草看气候变迁[J];中国报道;2010年08期
8 陈希煌;;气候变迁对农业的冲击与调适[J];台湾农业探索;2010年04期
9 ;《绍兴二千五百年气候变迁》简介[J];浙江气象;2012年04期
10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气象科技资料;197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布锡;;天文气候变迁理论和我国的气候变迁[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邵天杰;赵景波;;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流域气候变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吴宜昭;陈永明;黄柏诚;;莫拉克之后-气象灾害防治如何面对气候变迁[A];2009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浦庆余;;中国东部地区的大理冰期和冰后期 三万年以来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2)[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实习记者 贾静淅;关注丝绸之路气候变迁[N];中国气象报;2014年
2 记者 潘晓华;绍兴,二千五百年气候变迁[N];绍兴日报;2012年
3 记者 吴长锋;八千年磷虾数量变化讲述南极气候变迁[N];科技日报;2013年
4 通讯员 孙颖;浙江首部历史气候变迁著作面世[N];中国气象报;2012年
5 王靓;通往灭绝之路[N];东方早报;2007年
6 广红;“时钟”见证北京2650年气候变迁[N];工人日报;2007年
7 杨明方;石笋,见证北京2650年气候变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文雪梅;抑制暖化:全球期待共同声音[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俊荆;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艳芳;周口店早更新世气候变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1223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2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