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新探
本文关键词:《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百济 唐军将领 纪功碑
【摘要】:《大唐平百济国碑铭》镌刻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五层石塔底层四面立石上,是探讨7世纪60年代唐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石刻文献。长期以来,中日韩学界虽已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检索现存文献史料,发现其中仍有可资探讨的地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撰写目的和时间、铭文涉及百济末朝野动态,诠释其所载11位唐军将领的生平事迹,考察现存史书记载这些人事迹绝少之原因;纠正以往研究对铭文"三河""六郡"的错误诠释,力图全方位探讨《碑铭》涉及的诸多问题,为深入研究7世纪中叶唐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提供新的思考。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世纪朝鲜半岛汉文石刻整理研究”(13AZS007)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拜根兴;;唐泾原节度使刘昌纪功碑考述——兼论唐代纪功碑功能的演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拜根兴;;唐都长安与新罗庆州[A];《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C];2015年
2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拜根兴;林泽杰;;《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新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达志;;唐代后期行州行县问题考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李新贵;;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辨[J];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5期
3 李蓉;;论唐代士兵亡故的善后处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刘冬;;关于唐代原州的三个问题[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吴景山;李永臣;;甘肃唐代涉藏金石目录提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涧泓;莎丽萍;;《姜行本纪功碑》勒于巴里坤原因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王朝源;;论权德舆的碑志散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J];唐史论丛;2006年00期
9 魏存成;;唐鸿胪井刻石与渤海政权的定名、定位及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黄永年;;“泾师之变”发微[J];唐史论丛;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敏;驳《“百济略有辽西”记事初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都守熙,郑成宏;百济语研究概要——百济语的起源及发展史简述[J];当代韩国;1997年02期
3 都守熙;百济语研究概要之二——百济前期的语言[J];当代韩国;1997年03期
4 金锦子;;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5 拜根兴;;入乡随俗:墓志所载入唐百济遗民的生活轨迹——兼论百济遗民遗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周裕兴;;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7 唐烈;;略论百济外交政策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以420年至475年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8 范毓周;六朝时期中国与百济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9 都守熙;百济语研究概要之四——百济后期的语言[J];当代韩国;1998年02期
10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J];唐史论丛;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裕兴;;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4 苗威;;百济前期疆域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5 冯立君;;韩国与中国近30年百济史研究述要——以对外关系史研究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金锦子;;试论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新罗与百济的同盟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8 李宗勋;张暾;;7世纪前期的东北亚政治关系与白江之战[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拜根兴;;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泓;;2011-2012年度朝鲜古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帆;“百济堂”低价进京[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奚林忠;《甜蜜的事业》百济乡版[N];南宁日报;2010年
3 黄展佳;便民卫生服务站建到村[N];南宁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杨泓;中国南朝对百济佛教文化的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刘秋明;邕宁区 百济乡推进“五基地”建设[N];南宁日报;2011年
6 朴震浩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鄢葵 译 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产业系;4D形态的数字化复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永超;无址可选逼急北京药店 平价卖场开上高速公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记者 王璇邋通讯员 吕欣花;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N];南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恒坚;百济芝麻鸭声名鹊起[N];南宁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邓玲;齐心合力谋发展促增收[N];南宁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大伟;百济遗民问题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日善;百济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3 于春英;百济与南北朝朝贡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春香;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5 崔山玉;试论六至七世纪中叶百济与倭关系[D];延边大学;2006年
6 周晓娇;试论南朝佛教在百济的传播和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7 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济、高句丽遗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栾国琴;从百济金铜香炉看南朝文化对百济文化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4年
9 张开震;碧骨堤之兴废及其风俗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6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2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