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史”说的理学渊源及其意蕴
本文关键词:“六经皆史”说的理学渊源及其意蕴
【摘要】: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只有诉诸理学的语境才能获得完全的理解。程朱理学在道器的层面区分了形上之经学与形下之史学,内在地割裂了经、史的关系,最终导致理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学术流弊。从史学史上看,理学自发端以来所倡导的"经以载道"及"经本史末"不仅没有影响史学的发展,反而促成了史学的理学化转型。史学的理学化不仅在史学实践方面形成了宋代史著别具一格的理学特色,而且还在史学理论方面衍生出明代王世贞的"《六经》,史之言理者也"以及清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通过对"六经皆先王之政典"的系统阐释,打破了理学家"经以载道"的观念,开启了以史明道的新路向。通过追踪经、史关系自理学以来的演变过程,本文最终厘清了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理学渊源及其真实意蕴。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种子基金项目“‘六经皆史’研究”(2012BS05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6;B244
【正文快照】: “六经皆史”是清人章学诚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近代以来,学界对此命题十分关注,并分别从“六经皆史”之“史”字含义、“六经皆史”所反映的经史地位,以及“六经皆史”之学术渊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学界的探讨和争论一方面固然丰富了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研究,但另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J];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张鹏飞;;论《金瓶梅》与《水浒传》叙事模式的文本关联[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陶恒;;李贽从“情性自然说”出发的音乐认识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4 张兵,李桂奎;论话本小说中的“女助男”母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鹏飞;;论汤显祖戏曲“梦幻叙事”范式的文化情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徐艳霞;宋军;;退而更化:历史传统的重建——试论国学复兴应以“读史”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高雪梅;;李渔《无声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赤子(中旬);2013年11期
8 袁济喜;;中国文论的“问道”与“原道”[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马晓虹;张恩普;;袁宏道性灵文学思想与心学的渊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孙玉明;;明代家具风格演变的思想动因[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朱晓江;“文学”与“文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炎;六经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雄伟;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5 顾晓伟;章学诚的知识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笑龙;钱穆、余英时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姜佳曦;黄宗羲“君臣观”的时代文化语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才荣;章学诚“六经皆史”意蕴探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游佳敏;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东珩;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坊刻图书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宏伟;“六经皆史”究原[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2期
2 计宏伟;“六经皆史”究原[J];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05期
3 田河,赵彦昌;“六经皆史”源流考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4 葛菜云;浅论历代“六经皆史”说[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祖逵;;试论“六经皆史”之演变及学术价值[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6 叶艳辉;;浅析“六经皆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7 张万红;;“六经皆史”辨正[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张娣英;从“经学即理学”到“六经皆史”说[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9 蔡方鹿;;蒙文通对六经皆史说的批评及其经史观的时代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江湄;;章太炎《春秋》学三变考论——兼论章氏“六经皆史”说的本意[J];史学史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3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所长 郑卜五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六经皆史”还是“六经皆经”?[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根友;道论:乾嘉时代的哲学形上学(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刘雄伟;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才荣;章学诚“六经皆史”意蕴探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炎;六经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68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6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