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百年来清代汉学思想性问题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2-20 19:25

  本文关键词: 清代汉学 义理之学 乾嘉考据学者 新义理学 乾嘉时期 清代中叶 学术思想 清代考据学 经世致用 宋明理学 出处:《清史研究》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提到清代汉学的思想性,其内涵大体包括经世(致用)和义理(思想)两个方面,即汉学家是否关注现实,讲求义理,汉学研究的内容是否蕴含经世意图和思想意义。两方面的问题既密切相关,着眼点又各有侧重。对此,学术界的研究,自清末民初至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换言之,在清代学术研究领域,汉学的思想性本来是一个似乎早已定论的老问题,但近二十年来,不仅被重新提出,
[Abstract]:I am referring t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Sinology in the Qing Dynasty, which contains two aspects, namely, whether Sinologists pay attention to reality and emphasize righteousness. Whether the content of Sinology research contains the inten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and the world. The two problem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emphases. To this end, the academic research,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stud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other words,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Sinology was originally an old question that seemed to have been decided, bu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t has not only been reintroduc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积明;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J];江汉论坛;2002年06期

2 黄爱平;试析乾嘉学者的文献研究与义理探索——以凌廷堪、阮元为中心[J];理论学刊;2004年09期

3 黄爱平;戴震的学术主张与学术实践[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黄爱平;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J];清史研究;1997年02期

5 彭林;阮元实学思想丛论[J];清史研究;1999年03期

6 黄爱平;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以戴震、阮元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2年03期

7 周积明,雷平;清代学术研究若干领域的新进展及其述评[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8 陈居渊;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J];求索;2003年05期

9 王俊义;钱大昕学术思想述略——兼论对乾嘉学者的评价问题[J];史学集刊;1984年01期

10 黄爱平;阮元学术述论[J];史学集刊;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根友;;从来前贤畏后生——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刘元青;;“质测即藏通几”说申论——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程美华;;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晓淮;原经: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意义[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5 吴怀祺;安徽地区文化变迁与史学——为《安徽史学》复刊20周年而作[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6 孙勇才;;内在理路:从尊德性到道问学——余英时与清代学术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汤文博;;试析章学诚的性情观[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8 陶清;;章学诚与戴震[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9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10 陈徽;戴震与江永关系的再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3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7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菅广慧;四库馆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改明;论熊十力与唯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建军;20世纪新儒家的音乐观[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刘敬;《四库全书总目》七子派批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单智伟;考据学风下程瑶田的义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明涛;马一浮“六艺论”考论:以普遍主义问题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聪聪;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萍;论乾嘉考据学的经史关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王树民;江藩的学术思想及汉学与宋学之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郭康松,胡继芳;论清代数学考据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5 张晶萍;乾嘉学术与“汉学”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刘筱红;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周积明;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J];江汉论坛;2002年06期

8 何佑森;清代经世思潮[J];孔子研究;1996年01期

9 王笛;罗威廉著《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李岚;乾嘉学派成因再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许苏民;[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萍;;论孙星衍的学术思想与用世精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祥珩;;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及其学术思想[J];地理科学;1985年03期

3 杨全顺;;龚自珍学术思想探微[J];理论学刊;2009年03期

4 王杰;;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确立及其方法[J];现代哲学;2006年01期

5 李健美;唐鉴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姜广辉;;乾嘉考据学成因诸问题再探讨[J];哲学研究;2008年11期

7 高正;;清代考据家的义理之学[J];文献;1987年04期

8 孙锡芳;;清初《左传》研究复兴原因及其表现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张彤磊;;戴震学术思想的诠释学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10 刁俊;;浅析《与是仲明论学书》[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东;;实斋学术思想的实学取向与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法周;;乾嘉后期汉学的学术兼容精神——兼论乾嘉汉学的社会政治观念[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守然;剧佳琳;;谈张仲景重视护理的学术思想[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吴焕荣;张明丽;杨丹;;张仲景治疗急症学术思想浅谈[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徐美春;熊忠昌;熊雅兰;;喻嘉言学术思想与医疗研究浅说[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雯景;;刘定西老先生中医学术思想推介[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顾树华;;传承吴氏学术思想 践行吴老温阳大法[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付伟;张广智;;做好名老中医药诊疗经验、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很有必要浅谈现代骨伤流派名家苏玉新的诊疗特色[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凡成;徐绍勤;谭奕;彭斌;陈协云;文志;陈舒华;李浩;周光源;孙静;郭兆刚;周小军;段小惠;;谭敬书教授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与继承[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凡成;徐绍勤;谭奕;彭斌;陈协云;文志;陈舒华;李浩;周光源;孙静;郭兆刚;周小军;段小惠;;谭敬书教授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与继承[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国裕;龚育之学术思想研讨暨新著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N];学习时报;2010年

2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毛进军;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杨朝晖;国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亟待抢救[N];科技日报;2009年

4 曾红 杨文;纵揽古今心理历史横贯中外学术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马芳;李理再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6 闻尔;先秦学术思想的重要阐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天津市公安医院 张勉之;张大宁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学术思想初探[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西南政法大学 彭卫民;边界与自觉:清代汉学家的问学心态[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汪行福 吴猛;黄颂杰、余源培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谭嘉;代有传人 方能生生不息[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丽;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赵明芬;周铭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冲法治疗不孕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蓝丽霞;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妇科学术思想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李聚林;冯五金教授六位一体理念治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六位一体理念治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李然;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瑞宁;周士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学术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筱云;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茂泓;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刘艳巧;刘润侠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静;论罗泽南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2 李健美;唐鉴学术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03年

3 甄仲;博观约取 经世致用[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4 周李倩;任应秋关于脉法的学术思想整理及其传承方法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戴品;yす舛痉僦に急嫣氐阌胙跛枷肭澄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罗海云;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素云;杨叔禹教授论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国强;陈直养生学术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金龙;邵朝弟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旭;朱肱对《伤寒论》学术思想之继承与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9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19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