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民间救灾综论
本文选题:中古 切入点:灾害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我国中古时期,除了政府救灾措施之外,民间的救灾活动也开始日趋频繁,成为救灾中的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地方宗族大姓、宗教团体、市场都参与了救灾,并起到了救济灾民,稳定地方社会,弥补政府救灾能力的不足,缓解政府救灾压力的积极作用,为中国古代救灾方式社会化、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活动也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倡导与鼓励。但中古时期的民间救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of China, in addition to government relief measures, civil disaster relief activities also began to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becoming an important force in disaster relief. This was manifested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lans, religious groups, and markets in disaster relief. And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the victims, stabilizing the local society, making up for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s disaster relief capacity,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overnment's disaster relief, and socializing the relief methods for ancient China. Diversification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se activities have also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the rulers, and taken measures to promote and encourage them.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civil disaster relief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S026)。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家伟;晋隋佛教疾疫观[J];佛学研究;1997年00期
2 张文;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延民;;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减灾应急能力[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胡阿祥;;理解与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老生常谈”的理论与学说[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武炜;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人员逃生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培华;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与申检体覆救灾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3期
2 王晓清;元代前期灾荒经济简论[J];中国农史;1987年04期
3 卜风贤;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2期
4 张兆裕;明代万历时期灾荒中的蠲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应德;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文化联系[J];阿拉伯世界;1982年01期
2 陈西滢;;捏住鼻子说话[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7年11期
3 牛康;酒文化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 李仕春;艾红娟;;偏正式构词法并非一直最能产[J];学术论坛;2006年01期
5 李仕春;;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原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4期
6 王伟萍;;从中古女性墓碑文看中古女性价值观[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司岩;;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8 王晓涵;;论中古时期的副词“便”[J];语文学刊;2010年23期
9 王們;楼观棋王[J];延河文学月刊;2003年09期
10 蔡爱芳;;托古诗在中古时期的演变[J];名作欣赏;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华;于赓哲;;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徐乐帅;;中古时期封赠制度的形成[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马肇禹;吴高明;;地震灾民异地治病的心理救援[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陶小三;邓民宪;;地震灾民快速疏散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Claire B.Rubin;;复合灾害——美国的灾害[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7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文武;唐伟;沈连相;朱未名;钱敏才;陈中鸣;方向明;封敏;;地震学生灾民和成年人灾民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燕;高建国;;中国北方地区地震灾民过冬问题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10 王巍;;试论李白对曹植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发展[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怀宇;房屋倒塌 灾民可获住房救济[N];东莞日报;2008年
2 万丰 谢林梅;江西急拨专款救济灾民[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黄纯艳;中古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研究综述[N];文汇报;2002年
4 ;东莞市自然灾害救济办法[N];东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莎 实习生 刘亚萌;2000万洪灾救济金9月底前到位[N];重庆日报;2006年
6 记者 吴梅;区财政调拨6100万元救济灾区群众[N];广西日报;2006年
7 袁晓明;穷国公民救援富国灾民更有人性关怀[N];东方早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安平;海啸灾民心理危机严重[N];健康时报;2005年
9 龙永红;切实保障灾民衣食住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N];团结报;2003年
10 记者 郭立 王金涛 陈敏 杨磊 刘昕 田贻杰 刘永华;灾民怀揣“八大注意”小心返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汪yN;中古佛典量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郑丽;中古汉语主从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6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解植永;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范淑玲;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叶宗宝;一九二九:同乡与赈灾[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妮娜;建国初期上海灾害救济的历史经验(1949-195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丰;县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救济问题及其对策探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施杨;中古汉语饮食词语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向敏;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徐媛;中古时期琅琊王氏家族兴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韩涛;中古世家大族范阳卢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俊强;佛教对中古法律之影响[D];湘潭大学;2006年
9 谭燕鹏;田亩之外——中古时期牛的功用余意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房春艳;中古房氏家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7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