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罗蒙诺索夫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18-03-06 08:35

  本文选题:罗蒙诺索夫 切入点:俄国汉学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罗蒙诺索夫曾积极支持俄国早期汉学家的中国典籍翻译,对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他在呈献给沙皇的一系列颂诗中却无视俄国蚕食中国领土的事实,鼓吹武力夺取黑龙江,征服中华民族,这与当时俄国统治者和御用文人的中国观如出一辙。
[Abstract]:Lomonosov, who actively supported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by early Russian sinologists, marveled at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wever, in a series of poems he presented to the tsar, he ignored the fact that Russia was encroaching on Chinese territory. Advocating the capture of Heilongjiang by force, conquest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Russian rulers and royal literati's view of Chin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俄国人的‘中国观鎦”(08BZS032) 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4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0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湘萍;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J];河北学刊;2000年02期

2 程恩富,阎嘉陵,马涛,陈泽环,张雄;伦理文明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互动(专题讨论)[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3 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J];世界历史;1983年01期

4 沈定平;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J];世界历史;1983年02期

5 李申,何高济;利玛窦与中国[J];世界历史;1985年03期

6 陈奉林;;东方外交史研究初探[J];世界历史;2010年03期

7 陈兴德;科举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J];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08期

8 冯用军;郭锐华;张宝昆;;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刍议[J];湖北招生考试;2008年08期

9 李涛,李群;“最后的东学西渐”——十九世纪中国科举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及反思[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杜莉;;清代中国饮食文化西传的内容及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桂琴;;法国耶稣会在华创办高等教育滞后的原因探析——以天津工商大学为个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张先清;;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会庆;道家经济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杜平;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9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孙义飞;“发现”另一个17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迪;制衡与错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夏临;“爱美家”的“中国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硕;从《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牟晓林;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人物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继琏;中西大学人文精神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贞;地域性对水彩画家绘画风格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春静;西方绘画中的东方元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青;欧美国家的《诗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婷婷;17-18世纪西欧与中日漆器贸易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惠玲;;乡村走出的巨人——罗蒙诺索夫[J];乡镇论坛;1991年11期

2 崇威;;化学的始祖—罗蒙诺索夫[J];科学大众(中学版);1951年10期

3 荣;;酷爱书籍的人[J];教师博览;1995年05期

4 小光;;罗蒙诺索夫城[J];北京工人;1998年12期

5 李忠东;;域外名人少年时[J];现代家教;1995年12期

6 日月;;奇才出自渔民家[J];太空探索;2006年05期

7 刘曙光;;如果罗蒙诺索夫没撒那个谎[J];世界博览;2009年23期

8 苑一博;罗蒙诺索夫和莫斯科大学的创立[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9 陈洁;罗蒙诺索夫与俄罗斯标准语的确立[J];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10 刘曙光;;如果罗蒙诺索夫没撒那个谎[J];新一代;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制度累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兼论中国未来对俄战略取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文茹;;大国的复兴:中俄共建“战略协作伙伴”[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顾平旦;;十七、十八世纪沙俄在北京的东正教会真相[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6 丁明;;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柳茗梅;;中俄初识(发言提要)——谈截止至18世纪中国与俄国相互认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袁新华;;中俄石油合作的动因、机制和基础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与母校学友们谈谈心——在上海中学与年轻学友见面会上的发言[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朴灿奎;;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史研究的历史与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阮宗泽;中俄关系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N];解放军报;2003年

2 记者 李诗佳;李克强会见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N];人民日报;2008年

3 武华民;后普京时代的中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记者 李德平;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中俄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姜辛;用全新思维认识和促进中俄关系[N];文汇报;2006年

6 新华社记者 彭树杰 钱彤 王作葵;专访普京:俄中合作是维护世界稳定的基石之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 王郦久;例行的访问 特殊的意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王忠 郭征;中俄关系发展前景更为广阔[N];解放军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徐媛;中俄友好交往的使者[N];黑河日报;2010年

10 点评人 王郦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最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摆在桌面上谈[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廷;论俄罗斯新国家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史亚军;多边框架中的中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4 张海霞;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赵俊亚;旅俄华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杨成;“第二次转型”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宪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藤;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刘现华;冷战后的中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sョ,

本文编号:1574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74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