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从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谈起

发布时间:2018-03-14 17:40

  本文选题:东方主义 切入点:魏特夫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方主义"或"欧洲中心论"作为"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在历史研究领域影响甚深。本文从探讨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着手,分析东方主义者的理论和方法困境。笔者认为,魏特夫的浓厚东方主义情结、"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宏大叙事的理论模式以及静止、片面的眼光使其研究结论难以成立。要克服"东方主义",就应当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东方主义",推动历史学健康发展。
[Abstract]:"Orientalism" or "Eurocentrism", a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ast" in "West", ha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dilemma of the Orientalis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Weitov's strong orientalism complex, the thinking pattern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grand narration and the stillness of the theory, If we want to overcome "Orientalism", we should adhere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istorical research.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transcend "Orientalism"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stor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2 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3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冀睿;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叶常林;李瑞华;;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历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许斌龙;中西人性与法律逻辑关系比较及其法理学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杨文革;;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赵承寿;论政治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2 陈卫平;;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保志;;保障人权: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诉求[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肖建华;邓集文;;生态环境危机与多中心合作治理[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志广;;“自由交换-掠夺”视野下《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人性”的政治经济学探索[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3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3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红卫;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以北宋为中心的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谭岸青;女性权威叙事的范式[D];暨南大学;2003年

6 安冬青;从沉默到歌唱[D];暨南大学;2002年

7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诠林;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D];华侨大学;2003年

9 胡高飞;国际经济公正的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苏炳衡;核心经济资源变迁:历史、原因与效应[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04期

2 李伯重;明清江南肥料需求的数量分析──明清江南肥料问题探讨之一[J];清史研究;1999年01期

3 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01期

4 李伯重;“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04期

5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学盛;“关于东方专制主义”[J];世界历史;1980年01期

2 ;多线说还是单线说?[J];世界历史;1981年05期

3 格雷戈尔·本顿;培高;;厄尔曼著:《社会的科学:对魏特夫的生平和著作的理解》[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8期

4 松浦茂 ,陈瑞云;关于女真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摘译)[J];史学集刊;1982年02期

5 孔令平;“东方专制主义”概念的演变[J];史学月刊;1983年02期

6 魏良_";关于西辽纪年问题[J];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7 詹义康;陈春娥;;从中国革命的实践看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8 张明清;近年来国外对我国东北社会、经济研究概述[J];北方文物;1986年01期

9 彭小瑜;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归约问题——“欧洲中心论”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6期

10 易英;神秘的东方之旅——19世纪欧洲东方题材绘画[J];世界美术;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功;;“东方奇观”策略的变迁——从张艺谋们到张杨们[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纯;;美国团队取向的展览规划模式在东方文化的适用度[A];海峡两岸博物馆学人与全球化的对话论文集[C];2003年

3 琴基淑;;服装设计中的东方色彩[A];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孙惠柱;;文明冲突与戏剧冲突——兼评亨廷顿和赛义德的文化理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藤田梨那;;中岛敦“古谭”中的异域文化视野[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蜀蕙;;现实经验与文本经验的南方——柳宗元贬谪作品中的疆界空间[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军平;梁志芳;;Ezra Pound’s Orientalist Translation——From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8 熊兆飞;;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色彩[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苗伟;王桂芝;;从“东方主义”角度分析西方对中国电影的选择性接受[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小康;自我偏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新书点评(第六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晏可佳;“印度教”:神话还是现实[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潘小松;萨义德出版《流亡沉思录》[N];文汇报;2001年

5 张学昕;“全球化”与我们的文化选择[N];文艺报;2001年

6 邹惠玲;加拿大华裔文学的空白[N];文艺报;2001年

7 方生(书评人);模糊了色彩的肖像[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赵文书;这是一种新东方主义[N];文艺报;2002年

9 恒沙;西方文论,,中国的“西方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李庆本;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俊萍;试论形象学中“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二元交融[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谢晶晶;蝴蝶的轮回[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汪凯;论后殖民主义因素在迈克尔·翁达杰小说中的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兰希秀;后殖民理论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秀香;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筱颖;论唐诗在英美的翻译与接受[D];四川大学;2003年

7 唐欣玉;后殖民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吴艳华;中国传承的重新定位——《灶神之妻》后殖民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9 庄晴;塑造他者:对列尼·史葛电影的后殖民主义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10 李文军;论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中的东方主义色彩[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1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