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东汉册立皇太子礼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6 17:46

  本文选题:东汉 切入点:册立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东汉太子择立后,其身份需经一定仪式的确认,而这种确认仪式即为册立太子礼。东汉册立太子礼,虽因太子幼小或外藩入继,施用虽少,但史有明载。赞礼之官谒者赞引太子来到殿上,司空读册,中常侍授玺绶,太子稽首,答谢称臣。完成这一切后,实施供赐礼,大赦天下等。谒者作为赞礼之官在礼仪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Abstract]:After the princ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selected, his identity was confirmed by a certain ceremony, and this confirmation ceremony was the ritual of making a crown prince in the book. Although the prince was young or had been succeeded by a foreign vassal, the ceremony was seldom appli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ut Shi You-ming Zai. The official who praised the ceremony praised and invited the prince to the temple, and he read the book empty, gave the seal shou, the prince's chief, and thanked the minister. And when all this was done, he gave him a gift. The audience, as the official of the ceremony, played a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iquett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S010)
【分类号】:K234.2;K8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晓陆;秦封泥所见安徽史料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4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5 何丽华;东汉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丽;西汉时期汉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9 薛峰;序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郭瑞芳;包恢诗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地方文化[J];科技与企业;2003年1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68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68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