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热”所引发的几个问题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中国文化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变动就是由激进趋于保守,"国学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但在"国学热"中,有一些问题必须得以澄清,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学热"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国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学与"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就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
[Abstract]:After the 1990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circle was the trend from radical to conservative, and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was a very important sign. However, in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that needed to be clarified. For exampl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ural conservat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arxism, If these problems are not clarifie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J];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纪宝成;[N];南方周末;2005年
2 薛涌;[N];南方周末;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尤小立;“读经”讨论的思想史研究——以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为例[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4 王灿;;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沈跃春;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史上悖论问题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洪举;;“经”应如何阐释——论徐复观的“天命”解中隐含的经典阐释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国忠,张树卿;试论多元文化的理念与先进文化的内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周良发;唐建兵;;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张志刚;;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资源——我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崇文;;理想与实践:乡村教育运动中的陶行知和梁漱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泽波;;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的再思考——从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谈起[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C];2007年
7 蒋功成;;种群思想——超越唯实论与唯名论的论争[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谢泳;;民国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智;王安平;;论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潮[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文兵;;毛泽东的思维结构及其内在张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读后感[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周颖刚;中国股市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钟芳华;徐复观文化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青霞;论法律价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旭;译者的原文理解过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韦海云;汉代士人与司马迁[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7 邱忠信;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孝f,
本文编号:169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9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