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

发布时间:2018-04-10 12:42

  本文选题:宗族 + 祭礼 ; 参考:《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4期


【摘要】:清代民间宗族祭礼富有特色,反映宗族制的一些特点:祭礼发生重大变异,导致宗族规模扩大:祭祀始迁祖,突破朝廷只祭高曾祖祢四代的限制,从而宗族成员大大超出服制范围,规模变大,成为社区重要群体。祭礼变化体现出传统宗法主流观念的改变。配享实行论德爵功的"三论"原则,启用具有绅衿身份的成员主持祭礼,饮胙礼优待绅衿,均与传统大宗法宗子制原则相冲突,然而有身份者主祭,又与世爵世禄制祭礼精神吻合,合于时宜。宗族具有等级性,各宗族追求进入官绅宗族阶层。朝廷区分皇族、贵族、品官、庶士和庶人的不同祭礼,可视为宗族社会政治身份的界标,显示宗族被区划为从皇族到庶民的六个等级。宗族有身份之别,民间宗族追求为大族、望族,实质是希望由庶民宗族晋升为品官、庶士宗族,提高其社会地位。
[Abstract]:The ritual of the folk clan in the Qing Dynasty is full of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flect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n system: the great variation of the ritual, which leads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clan scale: sacrificing the ancestors before moving their ancestors, breaking through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imperial court that only worshipping Gao Zengzu of your four generations,As a result, clan members greatly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service system, the scale of the community became an important group.The change of ritual reflects the change of mainstream idea of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clan.The principle of "three theories", the use of members with the status of the gentry to officiate the sacrifice, and th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the gentry and the Jin were all in conflict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traditional legal clan system, but those who had the status were subject to sacrifice.An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world viscera, the spirit of sacrifice, in line with the times.Clans have hierarchical nature, each clan pursues to enter the official gentry clan stratum.The different sacrificial rites of the imperial family, the aristocrat, the princes, the common people and the common peopl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oundary markers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clan, indicating that the clan is divided into six levels from the royal family to the common people.The clan has the identity, the folk clan pursues as the big clan, the high clan, in essence, is hoped from the common clan promotion to the article official, the common person clan, enhances its social statu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92.9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金民;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冼剑民,王丽娃;明清时期佛山城市的环境保护[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钱蓉;清代学田来源试析[J];清史研究;1998年04期

4 冼剑民,许五州;清代广州的花卉消费[J];江苏商论;2005年05期

5 周雪香;明清时期闽西客家地区的经济变迁与科举事业[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4期

6 李和承;明代传统商人与职业神[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吕红;清代资源型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6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赖作莲;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杨承舜;清代珠江三角洲市镇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韩芸;明清晋商会馆的社会经济功能[D];山西大学;2007年

4 梁丽莎;近代工商会馆市场化因素及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娜;;日本人的夏日祭[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诹访春雄;;回来看望子孙的祖先诸神[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彭文宇;;闽台立春节庆习俗[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贺学君;;韩国江陵端午祭考察[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刘朱紫;;从闽台冬至祭祖看闽台的宗族文化[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江马铎;向世人展示真实的黄冈起义[N];潮州日报;2010年

2 王经国;韩国民俗信仰中对生命之水的崇拜[N];中国水利报;2005年

3 ;社火·土地·生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本版编辑 白然 严萍 周淑君 贾淑英 梁涛 王宇洲;国外过节的民俗风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叶春生;春节:给民俗一个丰富的舞台[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盛志伟 戴震宇;关于普查数据登录工作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魏运亨;立夏传承3000年,习俗年轻人闻所未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李玉;翡翠玉器文化的内涵[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林胜洁;两岸共谒玄坛爷[N];闽南日报;2008年

10 陈池;韩国温阳文化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索南旺杰;热贡山神祭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赵倩倩;野猪在日本的民俗传承[D];山东大学;2009年

3 梅剑华;活着的传统、死去的肉身[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1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31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