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隋唐时期的于阗文化

发布时间:2018-04-11 21:26

  本文选题:隋唐 + 于阗文化 ; 参考:《西域研究》2001年01期


【摘要】:隋唐时期,尤其唐朝是于阗文化的盛世。这期间的于阗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突厥文化、 吐蕃文化以及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粟特文化之间呈现一种整合态势。于阗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在东 西文化交流中进行着双向回授。
[Abstract]: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Tang Dynasty, were the heyday of the Khotan culture.During this period, the culture of Khotan and the Han culture, Turkic culture, Tibetan culture, Indian culture, Persian culture and Sogt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showed a trend of integration.Khotan culture at all levels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East and West carry out two-way feedback.
【作者单位】: 新疆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殷晴;古代于阗和吐蕃的交通及其友邻关系[J];民族研究;1994年05期

2 史树青;;新疆文物调查随笔[J];文物;1960年06期

3 薛宗正;唐代粟特人的东迁及其社会生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张广达 ,荣新江;和田、敦煌发现的中古于阗史料概述[J];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李强;蒙元质子政策述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戴维海;黄春;高振华;;高职教育文化引进融合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运作——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朱宏斌;;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5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延芹;唐小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李正焕;;明代中外科技交流及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李晖;唐诗“羯鼓”考[J];安徽新戏;1998年05期

9 刘华景;;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德育生态化路向[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王炳华;江顺;;文化融合:多校区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3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钟国发;;西方异域信息与昆仑山-西王母神话的流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郑先兴;;从汉画神树看树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10 马一虹;;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各国交往中使用的语言与相关问题——以唐、日本、新罗和渤海为中心[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郑f媐,

本文编号:1737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37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