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丝绸之路
本文选题: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 ; 参考:《文化产业研究》2011年00期
【摘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构成要素包括现存遗址、文化成果以及它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得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项目提名工作将是根据其价值内涵确定其典型遗址实物的过程。
[Abstract]:The Silk Road was the main channel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s and the way of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Eurasia. The Silk Road has undergone a long period of evolution from its formation, development to decline. All kinds of heritage which have been preserved or continued up to now form an unparalleled cultural line with unique cultural value. As a world heritage, the elements of the Silk Road include the existing sites, cultural achievements, the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which it is based and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ower on which it can exist. The nomination of the Silk Road World Heritage Project will be a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a typical site according to its valu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
【分类号】:K878;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晴;姚峯;;遗产地群的观念和方法及对我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刘强;;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中国名山风景区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3 郭桂豪;;《唐车营十将安士和墓志铭》考释[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4 杨共乐;;“赛里斯(Seres)遣使罗马”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曾玉华,许万林,王广进;唐代长安的“镇集化”特征与体育多元文化生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6 吴炯炯;王瑞芳;;隋代秘书省相关问题考论[J];图书与情报;2010年01期
7 马慧颖;肖圣颖;;浅议环保主义影响下的服装设计[J];才智;2009年06期
8 刘小方;;我国世界遗产申报“次序性”问题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9 白磊;;会通河的兴衰与再发展机遇[J];城市问题;2007年02期
10 沈雷洪;;浅谈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青金石古今中外名称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瑞哲;;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商业活动蠡测[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艾勇军;易晓峰;;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理念与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松;缪洁;;文化线路保护的区域性策略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温玉成;;“天神”传入中国内地的最早史料[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8 姚崇新;;晚唐五代敦煌及其周边地区的yE教艺术及其表现形式再考察[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9 阙维民;宋天颖;;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小红;文明互动中的古罗马与东方[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芳;净美达真远[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刘璐;中国古代花鸟玉器刍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雪;回鹘文摩尼教文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赵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祈雨活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万宏;20世纪西北地区古代中外工艺美术交流研究的回顾[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阴朝霞;唐代河东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智明;隋末唐初陇右割据政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年01期
2 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J];规划师;2002年06期
3 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文伟;;福建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骆文伟;;浙江省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战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富祥;;世界遗产教育:触摸历史的心灵之旅[J];甘肃教育;2011年07期
4 骆文伟;;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盛春寿;;新疆沙漠古道的申遗之路[J];丝绸之路;2008年12期
6 ;关于请求国家财政设立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的建议[J];大陆桥视野;2008年04期
7 王元林;;试论丝绸之路东段线路走向和构成的文化线路网络特性[J];文博;2010年05期
8 李林;;“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陈宝根:丝绸之路跨国合作“申遗”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创新[J];大陆桥视野;2009年12期
10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生;;在“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2 ;三枚钱文不识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3 陈国灿;;唐西州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4 康柳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开馆暨钱币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齐东方;;交流的价值——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丝绸之路文化新园林——兰州碑林[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7 纪宗安;孟宪军;;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阳生;;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境内区段)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万明;;试论明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变迁——从葡萄牙耶稣会修士鄂本笃自陆路来华谈起[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唐雨良同志在全国第三次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永伟;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2 记者 张亚武;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N];洛阳日报;2006年
3 张亚武;“洛阳申遗热情之高,让我们深受感动”[N];洛阳日报;2007年
4 李勇锋;甘肃成立丝绸之路申遗领导小组[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记者 常文征 通讯员 陈小伟;洛阳被明确为丝绸之路起点[N];河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亚武;“印象最深的是洛阳志在必得的决心”[N];洛阳日报;2007年
7 余 宁;科学认识世界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郭青;丝绸之路(陕西段)跨国申遗工作座谈会召开[N];陕西日报;2007年
9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 衣学领;世界遗产传递古城文明 生态苏州增添名城风采[N];苏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粟丹;我新录世界遗产项目获证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宋晓云;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言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振伟;丝绸之路神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Hans-Juergen Walz;欧亚贸易路径构架创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徐勇;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交通;世界遗产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菡静;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3 曹寅;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犹太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皮坚;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走向衰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书勤;建筑学视野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及保护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丁洁云;八世纪中日间的丝绸之路[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9 王乃春;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中的利益冲突和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梁学成;陕西省申报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49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4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