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本文选题:天人合一 + 中国古代 ; 参考:《求是》2007年07期
【摘要】:正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有意义的。今天我谈谈这个思想,并分析一下这个思想的现代意义。
[Abstract]:The thought of "harmony of nature and man" in ancient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meaningful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for u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and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day I talk about this idea and analyze its modern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刘景山;《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J];北方论丛;2000年06期
4 郭明志;孟庄论气发微[J];北方论丛;2000年06期
5 任蜜林;;汉儒与新儒学[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3期
6 柳树滋;关于间隔性思维方式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7 张和平;;神话隐语与天道模式——“黄帝四面”之谜的再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黄忠晶;;“大同”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吗?[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9 龚长宇;义利问题20年[J];道德与文明;2003年03期
10 张连伟;传统“天人合一”的现代审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邵晓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杨信礼;发展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4 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钟尉;先秦兵家思想战略管理特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高丽敏;作圣之功[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守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人本管理模式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0年
2 冯运军;袁枚“性灵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晶晶;孔子的师德理念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林华;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D];东南大学;2006年
6 张延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2年
7 彭虹颖;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周天骄;秦汉设计艺术中马图形的延续和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郭佑安;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吴建国;王守仁与王廷相知行观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冼宁;单林梦;;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环境设计的绿色观念[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2 班吉庆;;《说文解字》所收度量衡量词简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郝美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精神与低碳旅游合理性之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夏明香;李建彬;;试论“天人合一”对思想解放的阻碍作用[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罗玉明;;绿色家居新概念[J];艺术·生活;2002年05期
6 苗延荣;徐振立;;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产品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9期
7 张进;;雕塑中的意象[J];美与时代(中);2011年07期
8 李振华;;只要顺应自然 人人皆可长寿[J];国学;2011年03期
9 姚晓燕;于静之;;谈中国哲学的天人学说及其当代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10 杨磊;;浅析儒家天人观思想的演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姗;曹延慧;;浅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2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谢宛珍;;中医发展不离宗[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高影;;中医药的研究思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5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8 王栋;;中国古代科学解释的一些例证解析[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煦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对创建诗意人居环境的启示[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10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顾作义;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建设共同精神家园[N];南方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光明;文化复苏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3 朱文鸿;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樊丹;“中医的文化内涵是天人合一”[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张婧 陈坤;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N];吉林日报;2009年
6 记者叶子;打造龙城文化地标[N];柳州日报;2009年
7 李汉秋;传统节日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器[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雪松 王丹;文化聚变软实力[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民营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盗梦空间》诠释天人合一[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 郝秉键;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的沿革[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四光;德性之知[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万球;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相强;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5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葬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邱建伟;走向“天人合一”[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文斌;泰戈尔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忠宁;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司婷婷;“天人合一”和“身心二元论”哲学思想对中西方体育影响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黄震宇;中国古代书籍版式形式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4 沈晓武;柏拉图的人与自然的思想及其与老子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邢江平;唐代河东文人自然观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何婧琳;《素问》“运气七篇”源流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陈赵云;皇权专制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8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杨兆华;论古代彝族的人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珍;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传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4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6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