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说”辨伪
本文选题:上古史 + 炎帝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炎帝神农说”流行二千年。然司马迁《史记》无此说,且查检先秦汉初的二十多部文献,言神农或炎帝50多处,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二者的时代特征、重大的行为和事件皆判然有别,是神农与炎帝为先后不同时代之人。“炎帝神农说”源于汉代刘歆,其《世经》以上古帝王世次附会五行说,捏造了“炎帝神农氏”。传统的“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误。若依史实,只当是“黄炎子孙”。
[Abstract]:Yan Emperor Shennong said, "popular 2000." However, there is no such theory in Si Maqian's Records of History, and more than 20 documents in the early Qin and Han dynasties have been searched. Shennong or Yan Emperor in more than 50 places, Shennong and Yan Emperor are not mix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major acts and events are all judged differently. Shen Nong and Yan Emperor were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times. "Yan Emperor Shennong Theory" originated from Liu Xin in Han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saying of "the descendants of Yan and Huang" is also the mistake of "Yan Emperor Shennong" before and Huangdi later. If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facts, it should be only "Huang Yan descendant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文杰;余静;;简议政府诚信的缺失与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允春喜;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黄士吉;论《孙子》的语言艺术[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徐杰令;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赵德祥;;我国历史上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J];地理科学;1982年01期
8 唐沙;《左传》自杀描述面面观[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吴建民;;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10 汪志强;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影响[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长英;;明代霞帔及其文官补子纹样考释[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葛力力;;字词辨析二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毓庆;郭万金;;汉代天道圣统思潮下的《诗》学定位[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孙关龙;;《诗经》中的数字[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龙文玲;;《诗经·陈风·月出》主旨辨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8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黄笙闻;;西周雩礼的规制[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孟衡;;上党古赛仪典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3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胡燕;盛唐散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红旗;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冬梅;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雁;汉英姓氏的历史文化差异[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育燕;湄洲岛“闹妈祖”民俗舞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丁玉;齐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淄博作家群体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牟海英;《新中国未来记》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进科;三国民族政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秀眉;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宋华英;《太平广记》语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素娜;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刘晨曦;现代汉语姓名称谓语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省吾;释鬲隶[J];史学集刊;1981年00期
2 安长春;;对奴隶制国家的精细探究——评介《世界上古史纲》的一个基本观点[J];历史教学;1981年05期
3 王敦书,于可;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评《世界上古史纲》关于城邦和帝国的观点[J];世界历史;1982年05期
4 王阁森;世界上古史若干总体性问题浅探[J];世界历史;1985年04期
5 陈其泰;略论马殨的史学成就[J];史学月刊;1985年02期
6 徐鸿修;博学多才的史学家童书业教授[J];文史哲;1985年02期
7 龚维英;;上古时代战胜者袭用战败者称号的初步考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吴长春;关于古代非洲沿海两次远航的探讨[J];西亚非洲;1987年05期
9 喻小航;张强;;林志纯教授与世界上古史学科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10 唐元节;;《金文新考》开拓了上古史的一角——评骆宾基晚年的古青铜图铭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蔚文;;闽越原始宗教信仰略论[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曹一;;卜辞“立中”内涵考察——兼谈商代天文学史研究方法[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日根;地域性历史研究刍识[N];光明日报;2000年
2 诸葛忆兵;《尧舜传说研究》揭开尧舜之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江柏炜;建筑史学与考古学的融汇[N];建筑时报;2001年
4 江柏炜(台湾);建筑史学与考古学的融会[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李伯谦;考古学对中国上古史建设的重大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6 刘隽;探寻中国文明的起源[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符雅璇;档案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辛德勇;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徐坚;史学典范顾颉刚和古史辨运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顾潮;影响顾颉刚治学命运的书[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振江;战国史学发展论[D];郑州大学;2000年
2 林英;刘恕及其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振奇;崔学浅论[D];河北大学;2006年
4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2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4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