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23 03:18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 天人关系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a theory that there is no theory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Compared with the explan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s only good at narration. Obviously,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lack of knowledge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fact, only in terms of historical theory,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idea of unification, the change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theory of rise and fall of successive dynasties,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multi-ethnic count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oes and times, and so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s a rich theoretical heritage. Therefore, the study and summary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theory can not only greatly enrich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but also make Chinese historiography show mo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yle and styl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history,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reveals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theory, hoping to enlighten and benefit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成果之一(01JAZJD770005)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历史理论的本质性变革——确立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中心位置[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2 江湄;;历史“通变”思想的深入与嬗变[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3 李珍;;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之关系思想的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4 罗炳良;;历史文化认同趋势中的“夷夏观”[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5 唐明亮;黄鸿春;;周初至春秋天命观中的“德”与“道”[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五湖;王夫之的“理”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赵家祥;试论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江汉论坛;1994年11期

8 刘玉娥;论中国古代儒家孟、荀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天人关系最佳模式的探讨[J];船山学刊;1999年02期

9 刁生虎,刁生富;《庄子》的天人关系学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刘真伦;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天人关系理论的现代诠释[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亮;;先秦时期天人关系与人性说[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荣有;;天人观念在南阳汉画乐舞文化场中的渗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4 李根蟠;;“天人合一”与“三才”理论——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陆勤毅;;客观评价秦始皇在统一货币中的作用[A];钱币文论特辑[C];1988年

6 曾雄生;;适应和改造:中国传统农学中的“天人关系”略论[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新宪;;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探略[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8 陈名实;;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与祖国的统一大业[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9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佘双好;李顺彦;;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冀;250件封泥秦始皇亲自经手[N];市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是;我走进歌剧《秦始皇》[N];河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程绮瑾;秦始皇,审的就是你![N];南方周末;2007年

4 熊铁基;秦始皇的最后十年[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程绮瑾;刘威的“帝王”生涯[N];南方周末;2007年

6 本报记者  师欣;用帝王编织历史,很糟糕![N];南方周末;2007年

7 梁飒;秦始皇兵马俑“轻伤”无碍开放[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李乔;王立群“修改历史教科书”之议不可取[N];北京日报;2009年

9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李子伟;“焚书坑儒”的误解[N];天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张树剑;《内经》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忠宁;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林琳;《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7 张琳;荀学三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余海舰;荀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刘江岩;天人之际与神人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志文;新时期乡村组织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及其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承燕;秦皇汉武时期的北方边政对内蒙古地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于秀情;《太平广记》“梦”类浅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文杰;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梁晓莉;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思想观念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孟翔鹏;新时期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矛盾若干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曲爱香;试论孟荀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对人类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胡萍;王通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D];湘潭大学;2005年

9 唐洁洁;歌剧《秦始皇与万里长城》我演之体会[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韩海琴;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试析梭罗矛盾的自然观[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5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55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