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的政治史性质
本文选题:《史记》 + 司马迁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摘要】:司马迁所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步成熟的时期,《史记》记录了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其政治史性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通古今政治之变、载古今之政治人物、述古今之政治现象等方面。
[Abstract]:The era Si Maqian experienced was a period when the centralized political system was gradually maturing.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y recorded the political figures and their thoughts and actions in this historical turning period, and their political history was very obvious.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political figures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the political phenomena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基金】:南通大学校级项目(05W015)
【分类号】:K20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汪高鑫;司马谈与《史记》[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3 江守义;“艺术一人生”的传记批评──论李长之的批评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陈曦;从“文史不分”到“文史异辙”:略议中国古代正史传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李娟;朱丽娟;;试论西汉辞赋所隐含的危机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张丽丰;;略论司马迁爱奇反经及其《史记》之文学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吴光坤;试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J];安康师专学报;1993年Z2期
10 陈艳芳;;试论《史记》之人物品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世超;;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鞠传文;汉代教育制度与汉代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11年
6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葛刚岩;《文子》成书及其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鹏;《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兰青青;论司马迁笔下西汉前期功臣人物及其命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刚;《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宁;《史记》中悲剧士人的形象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庭伟;司马迁社会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睿茹;两汉散文序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郭静;汉赋神话意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栾春磊;“奇”:司马迁的艺术追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秋华;《史记》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迎;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田敏;;从《史记·循吏列传》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3 俞樟华;《史记》峻洁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4 陈倩倩;;论司马迁的治道观及其渊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吴汝煜;谈《史记》散文的艺术美——兼谈司马迁的审美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6 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7 纪晓建;《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杨光宗;从《史记》编纂看司马迁的编辑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张显传;司马迁与历史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5期
10 党大恩,党艺峰;《史记》学术史传研究——春秋至西汉中叶的士人状况[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锬辉;;《史记》赞辞褒贬的修辞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池万兴;;司马迁与管仲(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方铭;;《史记》的尊孔重儒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晓军;三迁城址的古道要冲[N];雅安日报;2009年
3 吕鲁凯 中远集团党组工作部;从苦难中突围出来的伟大人格[N];中国远洋报;2010年
4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文广;“西部歌剧”《司马迁》[N];联合时报;2000年
8 吕培成 吴玲玲;《史记》研究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5年
9 储国强 张琳;司马迁故里将建“史记碑林博物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孙豹隐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亘越千古[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青;《史记》的政治史性质与司马迁的政治思想[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法宽;《史记》中的复仇故事和司马迁的复仇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晓红;论《史记》中的士人文化精神[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赵新华;论司马迁和《史记》中的失败英雄[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8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