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在西方诗经学中的运用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verseas Sinology was pioneered by French missionaries, until on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Sinologists, Alan Yan,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ological analysis and applied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for the first time. He combines the internal criticism of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the same kind of soci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fact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work of the common people. From the custom of the common people to the seasonal ritual to the official orthodox worship, he deduced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religion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 us. At that time, when the Book of songs had been studied by all scholar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almost to the end, he was able to use new methods to create a new school of thought, so that overseas Sinology could follow a new path from now on. This is Grammy'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overseas Sinology.
【作者单位】: 四川宜宾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川教科SA05—087)基金资助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2.4;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杭伦;;论刘若愚“中国诗观”的修正与运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雪涛;;他乡夫子们的飨宴——海外汉学研讨会综述[J];世界汉学;2006年01期
3 张杰;;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管窥[J];当代文坛;2009年03期
4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5 季进;;海外汉学:另一种声音——王德威访谈录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6 张琳;;新时期海外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周建国;评刘若愚先生的名著《李商隐研究》——兼论刘氏研究方法的借鉴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王蕾;;从两种海外汉学著作的情境写作说开去——兼谈“感觉主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8期
9 张锦;;海外汉学对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小说评论;2009年03期
10 吴原元;;试述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及启示[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学义;;服务国家战略,拓宽新领域,发展新能力——谈谈金融危机下外语大学的新对策[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王元化;步霍;;“海外汉学丛书”四种[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陈乃芳;;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 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4 杨隆昌;;改土归流促进贵州的发展[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櫖幫;;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篇目汇编[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6 张应选;;于右任先生思乡诗[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出席研讨会人员名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西平;他乡夫子们的飨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赵荔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奠定海外汉学基础 促进本土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福才;龙潭庶民酒 打造第一品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4 ;庶民的胜利[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大摩投资 徐胜治;庶民的希望 股市的希望[N];证券日报;2004年
6 董志智;从女工落选想到“庶民议政”[N];长治日报;2005年
7 张西平;海外汉学热:从入华传教士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叶飞;中学西渐 全球共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郭 建;中国古代真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吗[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南 都;超级女声,一场庶民的胜利[N];贵州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夏云;作为“方法”的海外汉学[D];苏州大学;2012年
2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刘静;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复旦大学;2004年
6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政;伦理情境下的博弈、仪式与象征——关于清朝中晚期士绅和庶民生活的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承教;菲斯克与庶民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梁华旭;“十七年文学”:解读“再解读”[D];暨南大学;2008年
4 余迅;海外汉学中的“顾彬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忠媛;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韩春平;周代祭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4年
8 包珍;中国百年选举制度的演进及反思[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9 赵亮亮;狄百瑞《明夷待访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郭燕飞;费正清与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4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4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