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中国学研究述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Abstract]:......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平;在中国发现世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吴原元;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传教士与美国早期中国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05年10期
3 欣文;;“亚洲地区中国学研究述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汤一介;;研究“海外中国学”的意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01期
5 ;加强海外中国学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朱政惠;褚艳红;吕杰;张斌;张颖华;张怡;刘莉;李想;;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一个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之若干问题的讨论[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2期
7 柏思德;;欧洲中国学50年[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1期
8 朱政惠;;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的讨论[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9 何培忠;日本中国学研究考察记(二)——访日本著名中国学家沟口雄三[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10 田成刚;;中国学研究在法国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今山;;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毅夫在庆祝会上的发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澳门97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召开[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4 林甘泉;;“拾得瓜蒂结瓜成”——深切怀念谢国桢先生[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5 王永志;;《虞愚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白寿彝;;重读《莱芜集》——为王毓铨先生85岁寿辰而作[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7 李玲娥;;论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杜国平;刘新文;;金岳霖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近年工作简况[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10 ;祝贺与希望[A];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建会20周年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陈静;海外中国学:从边缘走向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把握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大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何培忠;国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与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褚艳红;美国中国学的奠基时期[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周武;世界聚焦中国:中国学在海外[N];解放日报;2007年
6 记者 石岸;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今天在沪开幕[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唐磊;中国学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葛兆光邋盛韵;海外中国学本质上是“外国学”[N];文汇报;2008年
9 刘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特征和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小溪;中国人、中国政治和海外中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博;大气热源的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鲍彦平;山西阳城县妇女子宫颈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研究及中国和亚洲妇女子宫颈中HPV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吕杰;作为方法的“语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振新;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传怀;论十月革命前俄国大学的中国学[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彭再生;论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对亚洲的和平外交政策[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建坡;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艳艳;赖德烈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成领;恒慕义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新芳;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杨尚吉;亚洲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艳婕;中国对亚洲地区贸易逆差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吴佳茗;从区域货币一体化看中国的路径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丽宁;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63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6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