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Hu and Xiongnu in Records of History.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Huns and the nomadic tribes of North Asia steppe were mostly named Hu. "Hu" refers to "Hu" or refers to "Hu", while "Xiongnu" refers specifically to "Xiongnu".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Xiongnu unified the North Asia grassland politically, and the concept of Han people changed with it. The two titles "Hu" and "Xiongnu" were frequently exchanged, and there was serious confusion. The title of "Xiongnu" refers to both the Xiongnu and the Northern Frontier of the Han Dynasty. The practice of using "Xiongnu" to refer to "Hu"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the result of Si Maqian explaining the old history with the concept of Han peop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广金;;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匈奴考古[J];考古学报;1983年01期
2 乌恩;;论匈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考古学报;1990年04期
3 宋新潮;匈奴早期活动地域考辩[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4 曹永年;关于柔然人的民族成分——答《蒙古族源之新探》[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强;春秋战国市作用考论[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楚辞探源之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毅;;均势失效与霸权阻断的比较政治学迷思——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相关论证再考察[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2年01期
4 郑君雷;;关于游牧性质遗存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以夏至战国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为中心[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5 蒋璐;;北方地区“南匈奴”墓葬再探讨[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6 高强;;浅议“太伯奔吴”[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孙中原;;承上启下 推陈出新——《墨守辞典》的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8 张博泉;真番郡考[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9 李海荣;《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一文介评[J];北方文物;2002年02期
10 牛云峰;;乌孙故地的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2 徐少华;;奉阳君任相及相关赵史探析[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顺平;;明代陕西行都司屯田数额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锦章;;战国时期赤峰地区的货币流通[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7 武成;;对大青山地区出土历代货币的思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8 廖e,
本文编号:2166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6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