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藩属”与“宗藩”辨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四

发布时间:2018-08-05 20:42
【摘要】: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治隶属关系,但这种关系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称为“藩臣”、“外臣”与“属国”。“宗藩”一词则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出现,是用于指称皇室宗族或宗族成员分封于地方者。现代学者用“宗藩”一词指称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和邻国关系的做法并不科学,其“宗藩”的含义和用法不仅与古人对该词的用法明显不同,而且容易形成更多的误解,故而应该改用“藩属”才准确。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usage of the terms "vassal" and "suzerainty"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vassal", "suzerain-vassal", the meaning and use of "suzerain-vassa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erm "vassal affiliation" was form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was used to refer to the political sub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frontier nationalities and even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However, this kind of relationship had been formed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which was called "vassal minister", "foreign minister" and "subordinate state". The term "suzerainty", which is used to refer to a royal clan or a member of a clan,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t is not scientific for modern scholars to use the term "suzerain-vassal" to refer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patriarchal vassal" are not only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usage of this word by the ancients, but also easily lead to more misunderstandings. Therefore, we should use the "vassal" to be accurate.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本达郎;陈选;;《中越关系史》结束语[J];东南亚纵横;1984年01期

2 廖宗麟;;中法战争期间越南向中国求援的经过[J];东南亚纵横;1987年03期

3 刘庆;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及其在近代的转变[J];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01期

4 刘庆;中法战争与晚清国防政策的转变[J];学术论坛;1991年03期

5 方铁;汉唐王朝的纳质制度[J];思想战线;1991年02期

6 朱亚非;明朝与八百媳妇国关系析论[J];文史哲;1992年01期

7 王开玺;;与余绳武先生商榷几个问题——兼论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J];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8 范启龙;“清流派”陈宝琛与中法战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刘悦斌;试论薛福成对藩属国的政策主张[J];近代史研究;1998年06期

10 何科根;“越裳献雉”及越鸟的文化阐释——兼及修正《撒马尔罕的金桃》的一些说法[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悦斌;;晚清人士对外交与内政关系的认识——以薛福成为中心[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0年

2 王臻;;后金政权对朝鲜的第一次征服战争述论[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樊文礼;;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4 栾凡;;明代中朝朝贡刍议[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特稿 新华社记者 王健民 周长庆;“李白草答蕃书”千古之谜破解[N];辽宁日报;200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杨瑞春;孤独的李鸿章[N];南方周末;2003年

3 连允东;刚正不阿张九龄[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葛剑雄;端午节:传统与现实,中原与朝鲜[N];东方早报;2005年

5 秋风;大国崛起的“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木木;瓷挂屏 大题材有大身价[N];中国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贸易之研究[D];厦门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慧;论高丽与宋的朝贡贸易[D];延边大学;2002年

2 贺(王争);“琉球事件”中的中国社会关于宗藩体制的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潘盛俊;清政府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866-1876)[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伟;唐代诗文中的唐蕃外交[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利江;宋黎战争与中越宗藩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6 姚颖冲;甲午战争期间的《新闻报》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芸;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洪燕;同治年间《万国公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6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66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