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裔编年表》与晚清中西时间观念的交融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振环;麦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J];史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疏志芳;;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陈瑜;吴澜;;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黄路阳;;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章程述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戴海光;;论郑愁予诗歌中的乡愁主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杨慧芳;;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吴国盛;;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赵沛霖;;两种人生观的抉择——关于《离骚》的中心主题和屈原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吴晓云;;试论历史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刘锦;;由先进回归保守——晚清官宦子弟孙宝tD的经历(1894—1902)[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赵峥;田贵花;高思杰;刘辽;;异地时钟同步与时间的度量[A];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Experimental Tests on Special Relativity and Determination of Intertial Systems[C];2007年
7 郑匡民;;甲午前后中日官绅之间的认知与交往[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易崇辉;时间的线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胡乔木;曾国藩的科技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孙海沙;论《诗经》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力群;张之洞与《时务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崔志海;论汪康年与《时务报》——兼谈汪梁之争的性质[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3 戴银凤;Civilization与“文明”——以《时务报》为例分析“文明”一词的使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J];历史研究;2005年05期
5 黄士芳;康有为与《时务报》[J];史学月刊;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爱荣;;文化视角下中西时间观念的差异[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唐智霞;;中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柯远;;《论语》的时间观念及其溯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绚;;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差异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大军;;儿童魔幻作品时间观念的嬗变[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6 苏亚辉;;奥古斯丁的时间观[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孙开元;;最佳生日礼物[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8 王绚;;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及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图说[J];电脑迷;2011年07期
10 兰斯·埃克尔斯;马耶拉·弗兰茨曼;刘南强;李静蓉;;刺桐叙利亚文基督教碑铭选读[J];海交史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伟奇;;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上的纪年[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2 宋妍;;“大众传媒时间”观与实现休闲理想的悖论[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尹钧科;;谈谈以孔子生(卒)年作为我国历史纪年元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刘森;;浅谈我国的纪年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中国长城志·凡例》的说明[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1期[C];2012年
7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丁留宝;;江南制造局造船中断初探[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黄明信;申晓亭;;蒙古历藏历汉历例说[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10 刘风云;;论现代急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贤勇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近代交通与时间观念的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冬颖;一表五千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李强 贾滨 察彦;树立时间观念 确保工程顺利推进[N];菏泽日报;2007年
4 任岗;事事讲提前是否体现重视程度[N];人民武警;2007年
5 刘寅 实习生 杨利;市政施工要有时间观念[N];西安日报;2004年
6 邓小进;增强时间观念 提高办事效率 加快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N];抚州日报;2007年
7 蔡玉高、周润健;猪年春节为何姗姗来迟?纪年法差异[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高星;叶舟的数字崇拜与时间观念[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曹石岩 通讯员 林剑峰;观念,在激荡中升华[N];威海日报;2006年
10 中国红;看欧洲企业的文化与理念[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德罡;晚清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建国;无望的轮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海;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夏萍;基于虚拟仪器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树木年轮微密度研究及其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6 叶士东;晚清交通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李世众;晚清温州权力关系格局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树生;薛福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蔡晓荣;晚清华洋商事纠纷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存在主义时间观念在新时期先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青松;晚清知识分子心态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林琳;总理衙门与晚清近代化[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翠萍;晚清地方自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懿华;论薛福成国防科技思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陈蔚琳;晚清上海租界公共卫生管理探析(1854—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潘岩;时间观念多样性暨中美时间观念对比[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艳雄;晚清湖南商事习惯的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慧慧;晚清学部编审教科书的活动[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6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