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学的文化视角
[Abstract]:It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law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o evaluate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influence in an all-round way by studying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forms a two-way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and forms a wide variet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es in the long-term examination practice. As the product and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historical limitation, but 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e fair competition mechanism created by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its outstanding selection aim are the essenc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海峰;“科举学”:求解科举研究的最大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叶舒宪;再论“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J];南方文坛;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冯俊杰;;太行雩祭取水仪式及谢雨演剧民俗考[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林莎;;云冈石窟乐器图像补正与辨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5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志强;试论明清时期产权的共业形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6 冯淑华;《唐声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守芝;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敏;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绍东;法律与社会:晚清科举考试法规评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海峰;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以福建科举为例[J];东南学术;2001年02期
2 田建荣;科举学:理论、体系与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海峰;“科举学”研究与教育考试改革[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J];社会学研究;1993年06期
5 刘海峰;“科举学”的世纪回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郑若玲;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虹;中国科举学研究的里程碑──刘海峰《科举制与“科举学”》评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慕颖;陶继明;;将科举研究推向纵深——“科举文化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07年03期
3 张亚群;;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02期
4 李弘祺;车如山;;中国科举制度: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5 ;"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召开[J];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6 张亚群;;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7 贺晓燕;;“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7期
8 冯用军;郭锐华;张宝昆;;多学科视域下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浅议[J];教育与考试;2007年01期
9 李华;;采摭宏富 利惠学人——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高桂娟;;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探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宏伟;客观展示1300年科举制度[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本刊记者 丁洁;千年科举制 兴衰从头叙[N];中国艺术报;2003年
3 ;科举展海外举办 温哥华观众称奇[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晓华邋实习生 王彩虹;辨证地看待古代科举制度[N];海南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2197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9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