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
[Abstract]:As the main category of dialogue between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land reclamation, clan development, deity worship, the evolu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ethnic group problems all show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egi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The study of history should not only expound the active role of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soci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reflect on how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itself is structured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how this structure promotes and restricts people's action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2 刘志伟;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金俊;;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韦惺;莫文渊;吴超羽;;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2011年02期
6 刘军;;论现代村落中宗族家户系统与农村权力结构——以广东省夹坑村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7 肖青;;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的社区特征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杨丽;;华南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读《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J];东方论坛;2011年05期
9 夏小明;李炎;杨辉;吴超羽;;枯季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的观测与分析[J];海洋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黄镇国,张伟强;珠江三角洲口门近期淤积及其对港口航道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忠;;闽台宗祠祭祀的传承——以晋江安平高氏宗祠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2 刘朱紫;;从闽台冬至祭祖看闽台的宗族文化[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3 黄海妍;;清代以来广州城中的合族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恒;李适宇;;生化过程对夏季珠江口底层缺氧影响的模拟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李根寿;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彪;珠江河口盐水入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伟;从“棚民”到“归德”[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连芳;近代南安商人与泉南社会变迁(1840-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方亭;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乐素;;珠玑巷史事[J];学术研究;1982年06期
2 刘志伟;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J];中国农史;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凤霞,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3期
2 叶显恩;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4期
3 朱光文;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区乡域社会的形成——花都朗头古村考察[J];岭南文史;2003年01期
4 叶显恩;明清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与宗族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04期
5 刘志伟;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6 朱光文;从番禺大岭古村的宗族历程浅析府乡村的迁居与制度化建设[J];广东史志;2003年01期
7 赖作莲;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J];农业考古;2003年01期
8 李晋裕 ,王占春 ,赖天德 ,邹延艾;关于珠江三角洲学校体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4期
9 董红,刘炳元;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珠江三角洲文化事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中国博物馆;2000年03期
10 李燕,司徒尚纪;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比较[J];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光;;珠江三角洲为什么应实行环境优先的总体方针[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Graeme Lang;;多元族群社会中的宗教、科学与多样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Tan Chee-Beng;;马来西亚的族群、宗教差异与社会和谐(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_5惠萍;邱惠真;崣珊;杜秀容;翁林仲;傅秀平;;不同族群蔬果e取量差up的探,
本文编号:2242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4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