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
[Abstract]:There is controversy about the authenticity and authorship of this book.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one is the chronology of the top case, the other is the annotated text written in the lower case, and the third is the text clearly written in small or double lines. The arrangement of posterity also includes these three parts accordingly. After specific analysis, w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collator of this year is Shen Yue.
【分类号】:K20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朝明;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J];史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2 常为群;论沈约的隐逸诗与游仙诗[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田青;沈约及其《宋书·乐志》[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4 张泉;沈约“声律论”再审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常为群;论沈约文学活动的影响[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梁少膺;;关于南朝沈约《金庭馆碑》与唐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两种资料的论考、检讨[J];书法赏评;2009年05期
7 邓剑波;;论沈约诗歌理论的“情”、“文”要素[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义明;;从《八关斋诗》看沈约佛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9 柏俊才;;沈约“起家奉朝请”的时间新考[J];文学遗产;2009年05期
10 刘重来;;沈约《宋书·范晔传》考辨[J];文献;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润和;;从《宋书》史论看沈约对现实的认识[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熊清元;;沈约《郊居赋》作年考辨[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相洲;;论永明体的产生与音乐之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赛;;任f 仕履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中村圭r>;陶雪;;关于南朝户籍的两个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彭安玉;;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宁忌浮;;读《洪武正韵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9 万绳楠;;论黄白籍、土断及其有关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丽莉;轰动齐梁文坛的沈约[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记者 何成明 方向阳;上溪用人文资源建设文明乡村[N];金华日报;2007年
3 张望生;宋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张维红;《玉台新咏译注》解读[N];光明日报;2008年
5 刘百顺 叶雪萍;出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缪志明;旧体诗词创作津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张锲 王宏甲;湖州文化[N];文艺报;2002年
8 刘涛;古代的“题壁”[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王晓云;中国旅游始于何时?[N];文汇报;2001年
10 崔宪;秦女学筝与应手成曲[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俊英;永明诗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陈伟娜;“沈诗任笔”——沈约任f 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鹏飞;中古五言诗形式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7 柏俊才;“竟陵八友”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妍;南朝与唐代艳诗繁盛探微[D];西北大学;2007年
9 杨赛;任f 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云;四萧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云琪;沈约《宋书·列传》中的文艺思想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2 温玲贤;士庶之隔与沈约之死[D];延安大学;2013年
3 谭青青;论沈约宋书的文学意义[D];华侨大学;2012年
4 闵慧;沈约乐府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章艳丽;沈约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娜;沈约“八病”考论[D];南京大学;2011年
7 董晓芳;沈约诗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邱光华;沈约文学史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元初;《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史论[D];湘潭大学;2004年
10 曾潇;跨三朝政治的文人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7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4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