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新世纪俄罗斯汉学研究动向初探

发布时间:2018-10-12 08:53
【摘要】: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大,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日益高涨,从过去侧重对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拓展到中国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此种情况促使中国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研究作出必要的回应。重视海外汉学研究有着积极与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可以反观自己,从不同的、独特而新颖的维度研究中国文化,促进更科学、更全面地中国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从整体上促进中国学术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对中国文化交流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就要了解海外汉学的发展历程,以全面、透彻、准确、客观地研究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从而有助于从宏观上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对外文化交流方略。鉴于此,本刊编辑刊发一组以美、英、日、俄、法为代表的关于海外汉学研究的文章,对近几年五国汉学研究的现状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以便学界及时掌握海外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向。我们希望此组笔谈能为海外汉学研究搭建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以期推动海外汉学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the world, overseas Sinologists have been increasing their research on China, from the past focusing on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archaeology and other humanities to Chinese politics. The economic, ethnic, cultural, educational,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other fields have made a lot of research, which prompted the Chinese academic community to make the necessary response to the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It is of positive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overseas Sinology: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overseas Sinology, we can look back at ourselves, study Chinese culture from different, unique and novel dimensions, and promote more science. Mor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theory system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theory on the whole,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 In order for Chinese culture to move into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verseas Sinology and to study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broad in a comprehensive, thorough, accurate and objective manner. Thus, it helps to formulate a more realistic strategy of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In view of this, our editorial published a group of articles on Sinology studies abroad,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Japan, Russia and France, and elabora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logy research in the five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order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grasp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nd trends of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in time. We hope that this group of written talks will provide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in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in a deeper and broader field.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恒达;;传统汉学在中西交流中的当代意义[J];博览群书;2007年05期

2 李逸津;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3 李逸津;俄罗斯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的发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谭傲霜;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茂林;邸小霞;;《诗经》在俄罗斯的传播与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曹秀玲;;东北亚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综观[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3期

3 李逸津;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精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吸纳[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乔莹莹;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晓琴;俄罗斯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雅;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莉;俄罗斯高校本土汉语师资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圣魁;冲突、调适与发展—早期中俄关系的文化学分析(1727年前)[D];兰州大学;2008年

6 覃小放;新世纪教育交流的中国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汉语教学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马健;白乐桑;;“在我眼里中国文字最美”——访法国首位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J];国际人才交流;2006年07期

3 于连;新世纪对中国文化的挑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赵睿祥;;浅谈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郑丽芸;;日本大学汉语教学一瞥[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1期

6 王海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同时并进——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附属大阪中国语学院汉语教学情况介绍[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7 沈履伟;;波兹南大学的汉语教学简况[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2期

8 王岳川;;创意新世纪中国形象[J];青年思想家;2004年05期

9 王岳川;;守正创新与正大气象[J];文艺争鸣;2010年02期

10 ;视点[J];走向世界;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青;;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10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驻巴黎记者  宋斌;法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方兴未艾[N];光明日报;2007年

3 专题策划 岛石 执行 谢迪南 任志茜 受访人 严绍t,

本文编号:2265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65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