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美国中国学中的西方中心范式——以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3 19:55
【摘要】: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适化;以西方经验,或是以建立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思考、解释、评判、预测、规范中国社会;西方中心范式的学理渊源主要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赫尔德、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现代化思想。
[Abstract]:As far as the whole American study of China is concerned, the western center is the longest lasting and most influential paradigm. From 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can see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radigm include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western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interpretation, judgment and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western experience or on the basis of the western experience.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radigm is that of Holder and Adam since modern times. Smith / Hegel, Max. Weber (MaxWeber) and so 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enlightenment thought, the modernization though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学院;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铠;美中贸易与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奠基(殖民时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张早林;;个人日常社会行为:韦伯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新光;;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雷胜学;;论格非小说中神秘氛围的文化来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卞永军;;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国命题”——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的相关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洁;王振威;;超级村庄的发展动力与模式——评《社区的实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江红;王时珍;;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史志高;;私密空间生产:手机短信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李南海;;异化、吊诡、失范:经典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危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从中国宗教—信仰间的供需关系谈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舟;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郭艳英;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有长;;近代世界民族主义起源的两种历史类型——兼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源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2 程农;;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与辛亥革命[J];历史教学;1992年07期

3 印少云;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的生成与国民外交[J];学术论坛;2005年06期

4 张仲民;;解构中国民族历史叙述的尝试——读杜赞奇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一书[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5 韦磊;;杜赞奇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学理背景分析[J];社会;2007年04期

6 宫宏宇;;民族国家、文化守成、现代性与近代中国音乐思潮——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读后[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7 ;品书[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年02期

8 刘永丽;;晚清文学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与都市上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梁卫东;徐永志;;近年来国内近代中国民族政治史研究概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文明、民族、国家:流动的边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晓萍;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认同的危机[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李云龙;关注: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4 民族所 刘泓;欧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蒉莺春;民族国家会消亡吗?[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李明浩;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李明浩;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未来[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李明浩;自治:前民族国家状态下的一种普遍现象[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10 傅国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世相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素芬;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硕;清末“中等社会”与民族国家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4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季剑;近代江苏职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10 王立璋;“存、废”之间[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0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90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