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发布时间:2018-11-01 12:54
【摘要】: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ies of academies focus on the functions of teaching and library collection, but lack of necessary care for sacrificial activities and their social significance. College is not a simple teaching organization, it should be a social organization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Symbol worship and symbol consumption in the sacrificial ceremony of the Academy show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Academy in spreading social culture. The function of the cultural carrier embodied in the sacrifice of the Academy shows its unique position as a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永明,唐亚阳;书院祭祀的教育及社会教化功能[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韩云波;;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申仁洪;;论中世纪基督教课程理念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6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靖;;仪式文化对群体心态的影响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育红;杨永燕;;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彭冠智;;湘西民俗文化事象考[J];船山学刊;2009年03期

4 庄晓东;文化的传播与传播的文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隋虹;;文化 语言 婚俗——谈英俄汉婚俗的文化差异[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2期

6 崔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7 顾磊明;;以文化为导向引领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针对大学新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维[J];海外英语;2011年11期

8 李元俊;;18世纪前期中国漆器工艺跟外国漆器工艺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9 王德明;;清代全州蒋氏家族的文化与文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裴英玉;;关于大学日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2 萧君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构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登浩;王登峰;;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宝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裕琢;李丽霞;;西方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吕光明;邹长新;辛成会;杨峰;李力;段元柱;;把握五大支撑点 提升文化执行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安;;营造知识共享文化 指导员工行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瑞玲;张诗音;;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表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伟锋 杨跃伟 实习记者 龙文泱;第二届红彩信、红短信制作传播活动启动[N];湖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手机文化穿绿装[N];光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兴华;山东百万学生创作传播文明短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建卿 荣祥;激扬绿色青春[N];德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菲 通讯员 王爽;热在校园 红在社区[N];人民邮电;2010年

6 武聪;参与奥运创精彩[N];人民邮电;2007年

7 宜欣;中国移动奥运内部传播活动如火如荼[N];人民邮电;2007年

8 记者 邵素宏 白钰;“红动新河南”短信传播活动启动[N];人民邮电;2009年

9 记者 王志;山东百万青少年爱上“绿色”手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李岭涛 游智宏;手机改变电视[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锋;媒体的道德箴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6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9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新媒体传播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乐;北京猿人环境及其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杨梅;试论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5年

5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陆艳伟;中国传统民居外环境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智华;论环境景观艺术中的象征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8 彭妍玲;试论权力距离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立刚;马克思的人权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再春;制度文明的基础[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3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03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