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通史写作的阶段性发展及其特点概说
[Abstract]:General history writing not only gath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ll aspects of history, but also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history to play its social function. In a sense,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whole history,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more than 130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China's general history, large and small, after the textbook compiling stage, the initial mature period, the introspection stage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侯云灏;20世纪初“新史学”的产生及其演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代继华;史学观念的检讨与史学普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代继华;;新时期大型中国史书的编纂与史体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李绍平;《逸周书》考辨四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8 胡志坚;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10 朱发建;;“科学化”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兴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超;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05年
5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9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s,
本文编号:2315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