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地汉学”与十九世纪末英国汉学之发展——以《中国评论》为中心的讨论
[Abstract]:China Review is an English-language journal published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ubli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earliest professional Sinology publications in China, is a collection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Western Sinology community, especially in West China. The journal not only has a high degree of academic consciousness, but also made some breakthroughs in research methods, data discovery and expansion of field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Sinology in the "overseas", especially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 represented by Hong Kong. Witnessed the rise of English Sinolog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07C2S019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怀清;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缘起及体例考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坡;;清代江南宾兴组织的演变及运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3 李光伟;;民国道院扶乩活动辨正[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郝红暖;;明末至民国前期天津慈善组织的演变与特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5 刘鹏;;清末育婴堂的经营实况及育婴效果——以婺源育婴堂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平原;;晚清辞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向远;;“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曾桂林;;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区域慈善史研究——兼评王娟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王秋林;;出版业地理性聚集考察——以上海出版业为例[J];编辑学刊;2008年01期
10 刘兰肖;;新中国出版60年回顾[J];编辑之友;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先清;;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陆明远;;公益与效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惠;阿瑟·韦利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军;上海连环画发展史研究(1949-1966)[D];上海大学;2011年
9 徐立;20世纪前期(1912-1937)上海粤籍美术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何惠琴;目的论视角下的《西游记》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晓军;广西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胡蓉;民国时期文学书籍插图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卫三畏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馥玫;20世纪初上海商业美术环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曹娜;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语词的翻译[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楠;沈知方的出版理念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伟;香港被英国占据小史[J];兰台世界;1995年10期
2 ;英国侵占香港并实行殖民统治的经过[J];沧桑;1997年03期
3 ;英国侵占香港经过[J];湖南农业;1997年06期
4 袁之舜 ,杨勤为;百年国耻 一朝得雪——喜迎香港回归祖国[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7年03期
5 张凤翔;香港被英国强行割占与“租借”的历史真相[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年01期
6 ;英国对香港的图谋[J];文史月刊;1996年06期
7 张海鹏;英国侵占香港始末[J];城市质量监督;1997年06期
8 叶艳琳;;黎明的大城小事[J];电影;2008年02期
9 汪杰;抗战胜利后中英香港受降权之争[J];文史杂志;1996年03期
10 王洁平;百年沧桑 有图为证[J];档案学通讯;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子文;;英国强占香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周志斌;;战后中英香港受降之争[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宗成康;;论香港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伍世良;;香港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研究[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 香港大厦艺术文化有限公司[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余立基;;在可持续发展的构架下看香港的规划[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杨颖;;香港精神科的全人治疗[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优选配置 快速回报[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9 许霖庆;;香港1993—2008年水果市场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古咏思;;香港的善别辅导服务[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世界宗教所 黄陵渝;以色列的著名汉学家(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世界宗教所 黄陵渝;以色列的著名汉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余回;吟诵着中国诗歌去世的英国汉学家[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N];光明日报;2000年
6 常绍民;白佐良:由外交官 到汉学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秋叶;世界汉学家的盛会[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程刚;我驻乌使馆举办乌汉学家招待会[N];科技日报;2008年
9 张海源(书评人);从了解历史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实习记者 张以瑾;“民间汉学”应该引起汉学家重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耘;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周双全;大陆作家在香港(1945-1949)[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秀荣;1500—165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颖;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贾健;英国的联合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10 赵汝庆;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当代香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实践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段晓明;英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探析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建辉;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基督教及政教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邱艳萍;英国大学科学园的创建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5 汪芳;论哈罗德·麦克米伦与苏伊士运河危机[D];浙江大学;2007年
6 陈志勇;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鹂;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私掠船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阎丽鸿;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发展[D];湖南大学;2001年
9 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梁凤翔;香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大陆和香港的发展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78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7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