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文化研究
[Abstract]: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beauties in Chinese history presents a spatial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north to south,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or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o the core area of beauty group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efor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inc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North and South's identity to the beauties have obviously been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oincidence of the high, rich and beautiful mainstream aesthetics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with the ethnic groups in the core areas of the North. After the Song Dynasty, the mainstream aesthetics of small, light and beautiful fibers coincided with the ethnic origin of the southern core region.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istence of objective beauties and 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beauties in human society, both of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regional conditions, human phys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and immigrant background. However, 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beautiful women is often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of the greater imp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英;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鲜于煌;论长江三峡地区土家族民俗生活特色[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李颖;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以福建为中心[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4 韩茂莉;2000年来我国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以及科学启示[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5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6 顾克勇,阮可;《红楼梦》吸烟小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王廷信;市井青楼中的昆曲演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康建军;齐长城沿线旅游资源“龙头凤尾”开发模式浅说[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9 杨果,铁爱花;唐宋妇女史研究的深化与突破——评《唐宋女性与社会》[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10 李n\;;同治、光绪朝如意馆[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平;;近代娼妓的信仰及其神灵[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荣琴;清代湖南的矿业开发[D];复旦大学;2004年
5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2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晓辉;西安市文化景观的历时性与异质性过程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张小咏;5000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纪慧娟;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红胜;《说文解字》与清代书法篆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雪莲;论清代江西竹枝词中的社会经济生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於泓枚;宋明遗民诗歌创作心理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侯艳丽;透视民国乞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开镜;;中国古代的“万人敌”[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2 姜楠楠;;浅析中国古代人事思想及启示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5期
3 丁海斌;;中国古代陪都十大类型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孙洋;;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技术的影响与传播[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5 李密;马斌;;不爱红妆爱武装 巾帼何必让须眉——论中国古代娘子军的兴起[J];北方作家;2011年04期
6 王雅琦;赵媛媛;;基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谈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与变迁[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何露;陈武勇;;中国古代皮革及制品历史沿革[J];西部皮革;2011年16期
8 程少华;;中国古代舆论监督历史探源(下)[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9 丁勤;;视觉的阐释——中国古代帝王图像的文化意蕴与社会功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舜徽;;中国文明的历程[J];文史知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万镇;;中国古代长寿文化的基本特征[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银河;;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陈新;;中国古代家范初探[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金子修一;;关于中国古代举行即位仪礼的场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树国;;彭祖与中国古代崇寿文化[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谢维扬;;传说、结构主义与历史——[美]S·艾兰:《世袭与传贤》读后[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韩升;;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尹钧科;;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苏智良;;中国古代的鸦片与罂粟种植[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罗伯特·坦普尔;回溯中国古代的原始科学思想[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谢军;中国古代特有建筑——台[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王巍:中国古代车马制度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席泽宗;中国古代无科学吗?[N];北京日报;2000年
5 重庆铜梁大庙中学 代安荣;中国古代隐士背后的文化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刘守华;中国古代的“神舟”传说[N];湖北日报;2005年
7 海天;中国古代餐饮行业的崇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赵 毅;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葛剑雄;大运河的兴盛导致了中国古代对航海的轻视吗[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索毕德;中国古代与斯里兰卡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4年
4 冯娜;从文本和图像看中国古代的“大人”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川;中国古代吏德发凡[D];河海大学;2007年
6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歌;中国古代花卉饮食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李华锋;中国古代面妆美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9 柴国生;中国古代风能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录民;中国古代农业标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7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5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