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科举考试对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

发布时间:2019-07-31 11:38
【摘要】:科举考试对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目的以选拔政治人才为主,忽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始终处于十分不利的社会地位。科举考试导致“官本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促使人们纷纷涌向仕途。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考试功能的局限排斥了职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推进与发展。
[Abstract]:The main expression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at the purpos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is to select political talents, to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ways in a very negative social positi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official standard" 's social values, which influence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ed to the flow of people to the official career. The singul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function exclude the content of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influence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分类号】:G719.29;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宗明;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价值特性的再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胡幸福;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上的两次遗憾及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屈永华;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与影响[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引旺;;科举制度的延续:一个经济学视角[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2 刘绍信;;《聊斋志异》隐喻寄托模式探微[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3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4 户松芳;;从科举看高招的公平性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5 刘伯英;;北京工业遗产的研究方法[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6 赖晨;;再论科举功能的异化:若干社会问题——兼论晚清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朱林;理性行政与德性行政的纽结[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张晓雪;;“二拍”中的婚恋文化与科举制度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王青梅;;非正式制度视域下中西公务员录用差异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10 谢海涛;;科举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发展形成的历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振祯;中国科举谶兆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雪莲;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邵贤敏;《夷坚志》梦幻故事的文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祥龙;科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强;明代黄淮地区煤炭开发的历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赵丽美;明代山东进士群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经纬;明代军籍进士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光霞;梅溪词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史晓茹;“公考热”的多元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莫军昌;唐代袁州进士考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瑞熙;;宋元的时文——八股文的雏形[J];历史研究;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荣耀;;无意误读与有意畸变——也论“学而优则仕”[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科研也需祛除“官本位”[J];教育;2011年05期

3 李桂海;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改革[J];江汉论坛;1989年01期

4 周宗明;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价值特性的再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孙守清;“千轴”与“一书”[J];今日中学生;2005年Z1期

6 曲铁华;朱永坤;;现代教育学视阈中的科举价值[J];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科举考试[J];江汉论坛;2006年06期

8 李志明;;“就业”与“官本位”夹击的理性思考[J];理论月刊;2006年06期

9 刘铁芳;;技术主义与当代大学的命运[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10 徐梓;王炳照;;论传统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的关系[J];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成;;科举与花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2 王贺功;;中国式官本位思想与行政违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周振鹤;;清末科举考试策问中所反映的世界与中国(提要)[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5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杨齐福;;移民与清代台湾科举制度[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7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孟凯;;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看中国的官本位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乔长阜;;李白不预科举原因浅探[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10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国成;也许若干年后,,将从国外招退休技工[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陆建承;科举之恶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3 钱海源;官本位艺术学[N];美术报;2008年

4 肖春飞 周婷玉;人才“官本位”,损害学术创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李松;教授治校是淡化官本位良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明医”的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赵健;“官本位固守”现象要尽快退出国企生态[N];经理日报;2003年

8 王淼;上课竟然成了对教师的惩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伍晓蔓;沉潜七年的精心之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李松;高校官本位:教育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党伟龙;中国古代读书人健康问题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D];河北大学;2007年

6 王吉清;唐代的早期教育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郭宝军;宋代文选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靖华;明代科举与明代司法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刘小庆;清代士子科举考试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旭;八旗科举仕途:1644-1795——与金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恩荣;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鹭;唐五代科举习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绍东;法律与社会:晚清科举考试法规评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俊起;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偏重书法风气之考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叶伟;唐代落第诗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李海霞;从科举取士重策论看公务员考试的改革方向[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涛;顺康之际昆山徐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1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21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