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注疏》句读辨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永培,苏宝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应作何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于渔;“十三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 陶沙;有关汉字的数字[J];汉语学习;1982年05期
4 吴小如;《曲礼》《檀弓》丛札[J];求是学刊;1982年01期
5 布白;“轻裘肥马”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6 石笋;“六尺之孤”的语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7 欧阳洲;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8 夏业昌;释“书非借不能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刘剑康;孔子文学观简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10 周双利 ,李民佑;略论汉民族与汉民族语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木田知生;;略论宋代礼俗思想——以司马光《书仪》和《家范》为主[A];宋史研究论文集——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编刊[C];2000年
3 杨朝明;;“六经”之教和孔子遗说——略谈孔子研究的资料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卫红;王锐;;对秦始皇陵地宫“天文、地理”的再讨论[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春瑜;评泡沫史学[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庄建;《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出版[N];光明日报;2000年
3 马辛民;纬地经天 源远流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季蒙;博士不读原著[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詹子庆;《仪礼》:古代贵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N];光明日报;2001年
6 张岂之;《十三经注疏》的学术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7 李学勤;经学史研究亟待开展[N];光明日报;2001年
8 彭林;《十三经注疏》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9 顾关元;《十三经》演化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李亚明;《尔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坐标[N];社会科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唐光荣;《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圈(“○”)后案语作者问题考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梁勇;万斯大及其礼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力波;郭店楚简《缁衣》校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季庆阳;孟子的思想渊源浅探[D];西北大学;2002年
6 郑红利;秦丧葬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孟美菊;武威汉简《仪礼》异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慧梅;《诗经》虚词浅析[D];安徽大学;2004年
9 李永明;简帛文献与《天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薇;《仪礼》名物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8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