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观念认为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政治冲突加剧,政治斗争是春秋时期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在春秋时期政治生活中,无论是“服而舍之”,还是“敌惠敌怨,不在后嗣”,抑或是对于战俘的“礼而归之”等,都彰显出春秋社会“政治宽容”的社会文明气息,它既受到统治者的一致认可,也受到思想家的普遍重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政治宽容”的研究往往采取特定角度,如政治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每个角度都有其合理之处,但缺乏历史学视角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政治宽容”,以“政治宽容”为文章线索探究“政治宽容”的起源、发展、社会表现以及在春秋时期表现突出的原因,以求扩充对“政治宽容”的认识。“政治宽容”在政治实践方面表现出政治性特征。“政治宽容”被看做是国君或政治家为形成价值准则的重要实践,这样的实践并不是无目的性的行为,而是政治家们通过把“政治宽容”实践于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达到形成价值准则的目的,这种准则不仅关乎自身利益,还关乎社会整体利益,政治家们对于这样的政治实践更多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的表达,他们完全有理由,且有能力对被宽容者实施刑罚,但很多因素造成他们对被宽容者的赦免与宽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实施“政治宽容”的行为主体有一种自觉维护社会文明准则的意识,正是这种心理,才使春秋社会是不同于前朝蒙昧、野蛮的社会,不再是弱肉强食,缺乏理性的野蛮文化,而是具有一定社会文明气质的社会。“政治宽容”在政治伦理方面表现出道德性特征。“政治宽容”被看做是春秋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虽然在政治关系中,对利益的追求是至上的、永恒的,但是,我们的认识总是把价值与利益对立起来。实际上,价值本身也是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春秋政治家看来,价值和道德精神不但关乎自身利益,还关乎社会整体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及国家整体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小我,也要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这即是他们所奉行的价值准则,所以,晋文公才会赦免叔詹,楚庄王才会释放解扬。这说明,春秋时期,有一种道德准则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时代的人们还关注着社会整体利益,还保有一种价值至上的精神。“政治宽容”在政治思想方面表现出思想性特征。“政治宽容”作为影响春秋时期国君、政治家或思想家行为的重要思想,对整个春秋社会宽容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子产的“宽”“猛”相济的司法标准,儒家的“宽”“恕”“宥”思想以及道家的“容”“道”思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政治宽容”的精神内核,这种政治思想对春秋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治国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春秋社会在这样的政治思想下才会产生诸多“政治宽容”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91;K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论子产“宽猛相济”的政治思想[J];雪莲;2015年06期
2 桓占伟;;义以出礼,义以生利,允义明德——论“义”在春秋社会观念中的核心地位[J];文史哲;2015年01期
3 吴志友;;孔子生平思想述略[J];孔庙国子监论丛;2013年00期
4 万斌;谢晖;;从不宽容到宽容: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J];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桓占伟;;试论孔子的义思想[J];齐鲁学刊;2013年06期
6 郭俊然;;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性杀戮[J];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伍俊斌;;政治宽容的内涵、价值和路径论析[J];理论与改革;2012年06期
8 刘彦朝;;政治宽容的人文意蕴[J];求索;2012年09期
9 张梦飞;李绍荣;;论传统道家的宽容思想及其现代性转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桑东辉;;苟利社稷 死生以之——子产“救世”政治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J];管子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琦琦;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适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葛敬静;中国古代宽宥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李琳;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宽容及其制度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廖小芬;论政治宽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陶肖云;中庸方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艳云;《易经》与殷周法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
本文编号:
264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64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