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南宋初期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0-08-12 06:21
【摘要】:纵观南宋统治152年时间里,其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以宋高宗、宋孝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为基础,在具体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关系时加以创新,因而,本文将宋高宗、宋孝宗时期作为南宋民族关系思想发展的初期。南宋初期,民族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矛盾再次升级,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状况中蕴含着统治阶层对民族关系的思考与探索,体现出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趋势。本文共包括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进行简要阐述。正文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从南宋初期民族关系的背景入手,以南宋与金签订的三个和议为基础,分析民族关系思想产生的社会土壤。第二章具体论述了宋高宗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关系思想,其中,宋高宗在面对内忧外患时形成了以“屈己求和”为核心,以妥协退让为主要特点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成为宋高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身为一代抗金名将,李纲则在长期与金作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反对和议、“尽人事以听天命”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关系思想,虽在位七十五天便遭罢相,但其对民族关系走向的预见极具现实价值。针对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和关系,南宋朝堂展开激烈争论,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抒己见,形成了有关和议问题的思想交锋,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第三章对宋孝宗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关系思想进行论述,其中,宋孝宗试图以北伐扭转南宋在宋金关系中的不利地位,形成了以“北伐恢复”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北伐失败后,宋孝宗的民族关系思想表现为以外交手段获取南宋在宋金关系中政治地位的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以“北伐恢复”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依据。作为激进的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在对金作战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兴当自关陕始”、“有进无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关系思想,其对关陕、两淮等地的经略对南宋政权的稳固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南宋得以偏安东南的重要保障。保守派史浩“和不忘战”、“迩安可以服远”、“仁义于心”的民族关系思想则与现实相结合,以退为进,体现出文人士大夫不畏上的理论勇气。南宋初期统治阶级的民族关系思想在总结前代民族关系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整个南宋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对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艳;;从修宪看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J];法制博览;2019年03期

2 张劲松;黄华;郑双怡;;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研究范畴及理论框架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3 舒欣;;中国城市的民族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4 范航;;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建设作用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1期

5 刘晓丽;庞泽群;;初中阶段民族关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16期

6 王道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11期

7 赵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及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9期

8 马戎;;《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J];中国民族;2017年06期

9 徐畅江;;《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以云南为例》[J];中国民族;2017年06期

10 赵松林;;试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岩;;确立新中国的民族关系自信[A];共识(2014秋刊12)[C];2015年

2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3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5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6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徐杰舜;徐桂兰;;边疆发展: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视野中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8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乌仁其其格;;近代土默川地区民族关系研究——以蒙汉民族关系为例[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10 罗昆;;民族关系的两种典型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忠奇;吉乌两国对民族关系很上心[N];文汇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李翠;“三个离不开”:我国民族关系的写照与要求[N];中国民族报;201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王子今;汉代河西的交通格局与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苑玉虹;向着民族团结进步大省扎实迈进[N];青海日报;2017年

5 市委党校 陈亮亮;文化认同是团结之根[N];石嘴山日报;2017年

6 尤克俭;寻找不同文明的相通之处[N];兵团日报(汉);2017年

7 冯雪红 马建福;从银川“同心路市场”看流动社区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17年

8 尉犁县党副书记、县长 苏来曼·玉色因;认清“三股势力”危害 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7年

9 张瑾燕 李鸿;民族团结、守望相助是鄂尔多斯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N];中国民族报;2017年

10 青觉;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理性[N];贵州民族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博文;中国社会转型中民族关系的调控与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 邓云;明朝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彭向前;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许春清;新型民族关系论[D];兰州大学;2008年

7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孙政;辽金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莹雪;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关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乐;蒙汉通婚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李恒;清代安顺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4 包文俊;国家认同视角下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5 徐笑丹;李维汉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崔鹏飞;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7 郗志新;南宋初期民族关系思想初探[D];烟台大学;2019年

8 孙彩霞;壮瑶民族关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9 宋s

本文编号:279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9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