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7:07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蕴藏于汗牛充栋的古籍,凝化在源远流长的文物之中,融入于丰富多样的科技活动里,需要人们不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揭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现代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航海图、海运管理制度、航海活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本文共分为五章,前四章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研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奠基、发展、高峰、衰落四个历史阶段,第五章探究中国古人在航海活动中运用的科学思想方法。具体而言:第一章从先秦时期人们自发的海上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造船技术及初始的航海技术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奠基过程。第二章探讨发展时期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结合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海运管理制度,发现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航海活动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海运管理越来越制度化。第三章分析中国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高峰期,即元明时期。元朝疆域宽广,航海范围不断扩大。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成就为世界所瞩目,郑和宝船和《郑和航海图》成为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达到顶峰的典型代表。第四章探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衰落的原因及其表现。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上贸易发展和航海实践活动,导致中国传统木帆船业衰落,致使广州港、明州港、泉州港等古代海港发展停滞。第五章结合中国古代典型的造船和航海活动实例,提炼出古人在航海活动中主要运用了观察、实证、推类等科学思想方法。本文通过剖析中国古代造船和航海活动方面的文献史籍,系统综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发展历程,以挖掘出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精粹。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科技思想精华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为中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07
【部分图文】:

复原图,海船,泉州,正视图


、、多重板的结构形式,可以保证船舶整体和纵向、横向的稳定强??度,提升了船舶女全航行性能。宋朝船舶的水密舱技术,运用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的科学认知。??图2-4: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图??

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航海史


需从第三层登梯上去。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和船舶整体的稳性,福船分层设置原理??体现了分类、求实的科学思想。??图3-2:大福船??一?S’?爲;f?Jp*?|??之玆冗一?klr??砍上舊:?^r.A?'??itcf??MtXTW??资料来源:佥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中ffl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93页。??明朝海上交通活动,以郑和下西洋航行(如图3_3)最为显著。在前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积奠下,明成祖积极支持郑和以政府名义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和??影响在中国航海史上、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集中体现。七次下西洋远??航,足迹到达东南亚、南亚、西南亚、非洲东北部等,最远到达今天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由此可见,郑和船队航程范围之广。郑和下西洋活动整个航行船队??有人员两万七千多人,这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做支撑,也需要雄厚的??物力做保障。??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桢;;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J];学术研究;2015年02期

2 王汐;;中国古代航海密码[J];地图;2014年05期

3 思鉴;刘歆益;庄奕杰;;公元九到十世纪唐与黑衣大食间的印度洋贸易:需求、距离与收益[J];国家航海;2014年01期

4 巩海方;;海上传奇:中国古代航海技术[J];中国海事;2014年04期

5 沈捷;;馆藏“春秋时期吴国大翼战船”金船赏析[J];华夏文化;2013年04期

6 顿贺;;中国古代造船航海技术对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国家航海;2013年01期

7 周海滨;;中国领航造船业[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0期

8 孙光圻;;中国航海历史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J];世界海运;2011年03期

9 房仲甫;;哥伦布之前的中国航海之三 夏商时期的航海与造船[J];海洋世界;2008年05期

10 李强;;王振铎关于传统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调查笔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842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42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