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北镇庙祭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22:19
   北镇庙是祭祀和供奉医巫闾山神的庙宇,始建于隋朝,祠庙位于营州龙山(今辽宁朝阳凤凰山),金代将祠庙重建于医巫闾山脚下,留存至今。北镇庙起初被称为医巫闾山神祠,金代称为广宁神祠,元代称广宁王神祠,明代改称为北镇庙,清代沿袭之,并逐渐完善。元明清之际,医巫闾山由于临近政治中心的地缘因素凸显,其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五镇之首。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均对北镇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与扩建,最终形成了北镇庙庞大的建筑格局,为承载祭祀活动奠定基础。作为北方镇山和五镇之首,清代对北镇庙的祭祀非常重视。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祭祀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帝王亲祭,历代皇帝在东巡途中,除康熙曾经遥祭外,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帝王,六次亲诣北镇庙行礼,这是其它朝代从未有过的特例,凸显出北镇庙在整个祭祀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类遣官祭祀,国家恭遇庆贺大典、颁布恩诏、平定叛乱等重大事件都会遣官祭祀北镇庙,所遣官员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顺治朝到嘉庆朝,所遣官员为中央官员,道光朝到光绪朝,所遣官员为锦州副都统。第三类守土官常祀,每年春秋仲月各选取一日,由广宁县知县到北镇庙祭祀。三种不同祭祀类型,其祭祀规模亦有差异,帝王亲祭的礼仪规模最高,用岳庙之礼,其次是遣官祭祀用太牢之礼,最后是地方官常祀仅用少牢之礼。清代对北镇庙的祭祀在巩固清王朝统治及其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皇帝亲祭、遣官祭祀和守土官常祀的祭祀体系,显示出清朝统治阶层对隆兴之地镇山的重视,对山神的祭祀与尊崇,这有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根基,拱卫盛京和北京,同时宣扬其正统性。其次,山川神灵具有兴云致雨、润养万物的神祗功能,对其祭祀有助于稳定地方的统治秩序,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后清代帝王、官员祭祀北镇庙,留下了大量御制诗文、告祭文,为医巫闾山的山岳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学位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933;K249
【部分图文】:

医巫闾山


京朝贡的必经之地,故而医巫闾山、北镇庙也多被记录在燕行使者的游记、文集中。如《燕行录》中所载:“医巫闾山,渐觉近眼,山势盘亘,峰峦秀拔。洞壑之南,有北镇庙,每年降香以祭。”①介绍了医巫闾山的山势及北镇庙的位置。又如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中对北镇庙有如下记载:“北镇庙在医巫闾山下。背后千峰,如展屏帐;前临大野,右环沧海。广宁城抚在膝下,万户浮烟,缭青一带,层塔迥白。”②从其记述中可知,北镇庙背靠医巫闾山,前抚广宁城,三者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处于一个整体的大环境之中。如下图中可以看出北镇庙与广宁城、医巫闾山的位置关系。

乾隆时期,建筑布局,香殿


3.主体建筑及功能根据燕行使者对北镇庙的记载:“北镇庙极其宏丽,仍驰往见之。”①并结合现今的实地考察可知,北镇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就其建筑布局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一,主体建筑,即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从前到后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七重殿宇。其二,配殿,即位于各主体殿宇两侧,布局规整,左右对称,如朝房、钟楼、鼓楼、土地祠、城隍祠、真官祠、僧房、道房、神库、神厨等附属殿宇。其三,景观建筑,位于庙内最北端的翠云屏、览秀亭、会仙亭等。其清代的分布格局,图示如下:

国泰民安,钟楼,山门,角门


图 3、石牌坊①图 4、山门②穿过山门就是神马殿,神马殿又称神马门,位于第二层月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灰色瓦顶,歇山大木架结构建筑,是祭祀时喂养御马的地方。殿内原塑有神马和马童各一对,殿内现存清光绪十八年修北镇庙碑记石碑一座、无字碑一座。殿前月台有台阶上下互通,周围以白石栏围绕,殿东西两侧有横墙一道,东西各辟一角门,可通过角门进入北面院落。殿后东侧建有钟楼,钟楼内悬挂一口大铁钟,上面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声垂千古、夜镇八方、累代威灵”的铭文。西侧建有鼓楼,庙内僧人每日晨钟暮鼓,祈求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见图 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旸;周小棣;梁勇;;镇山与镇庙:古代山川崇拜中的建筑与景观呈现[J];中国园林;2015年07期

2 崔向东;;医巫闾山名称来源及“伊虑”族属迁徙考释[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6期

3 于志刚;;浅谈北镇庙之碑[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4 于志刚;;北镇庙概述[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5 任仲书;;医巫闾山与辽文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元林;张目;;国家祭祀体系下的镇山格局考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1期

7 杜家骥;;清代满族皇帝对长白山的高度神化及其祭祀之礼[J];满族研究;2010年03期

8 郭平;;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文化根源探究——从清王朝对北方镇山的祭祀谈起[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6期

9 郭平;;康乾医巫闾山御制诗的象征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曹圭益;徐东日;;《燕行录》中的千山、医巫闾山和首阳山形象[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晓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孔维京;金代岳镇海渎祭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建淦;明清时期北岳祭祀与信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目;古代国家镇山祭祀格局初探[D];暨南大学;2012年

4 周桂萍;清代河神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雪瑞;淮渎祭祀资料汇编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玉光;论东北地区的山神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6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56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