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
发布时间:2020-11-22 00:21
本文以槟城韩江互助会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互助会章程、会议记录、收支账本等原始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梳理了互助会从成立到停办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槟州潮人互助传统的制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槟州潮人互助制度化的角度反映槟州华人社会的建构与整合问题。全文分为导论、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在对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互助会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之后,主体部分重点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槟州潮人互助传统的制度化问题。这部分主要内容以韩江互助会章程的制定及修改为切入点,通过章程条款的变化来解析互助会制度化的建构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反映槟州华人社会的建构问题。这主要通过分析潮人互助制度化对槟州华人社群关系的影响进行说明。本文的研究表明,槟州潮人的互助经过威斯利省义兴公司、槟榔屿潮州公司、槟榔屿韩江家庙这些社团组织的执行发展之后,至1931年韩江互助会成立,初步完成了互助组织的制度化建构;在1953年韩江互助会第二次修改章程之后,最终实现了互助的制度化。与此同时,槟州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建构与族群的整合密切相伴。其中,既有槟州潮人社群内部的自我整合,也有潮人与其他方言族群的交往融合。在这影响之下,韩江互助会将互助范围由槟州潮人扩展至整个马来亚华侨。由此,从槟州潮人互助组织演变的角度可以看到槟州华人社会逐步建构的过程。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依据
1.3 学术史回顾
1.3.1 关于中国互助组织的研究
1.3.2 关于新马华人社团组织互助功能的研究
1.3.3 关于海外潮人互助组织及槟城韩江互助会的研究
1.4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
第2章 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
2.1 潮汕侨乡的互助活动
2.2 槟州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2.1 威斯利省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2.2 槟榔屿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3 槟州潮人早期互助行为
2.3.1 威斯利省潮人的互助行为
2.3.2 槟榔屿潮人的互助行为
第3章 韩江互助会的发展及运作
3.1 互助会的建立
3.1.1 互助会的创建过程
3.1.2 互助会成立原因分析
3.2 互助会的会务运作
3.2.1 入会规则
3.2.2 经费收支
3.2.3 日常会务
3.3 互助会的发展及停办
3.3.1 日据时期会务的中断与战后复办
3.3.2 互助会的停办及原因分析
第4章 互助制度化与槟州华人社会建构
4.1 槟州潮人互助组织形态的变迁
4.1.1 潮人社群组织履行互助职能时期
4.1.2 韩江互助会时期:专门性互助社团的制度化建构
4.2 韩江互助会运作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4.2.1 组织结构的变动和完善
4.2.2 接受政府社团注册官的监管
4.2.3 入会会员籍贯限制的消除
4.3 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的影响
4.3.1 互助制度化过程中潮人社群内部的整合
4.3.2 互助制度化的完成与华族社群的整合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3824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依据
1.3 学术史回顾
1.3.1 关于中国互助组织的研究
1.3.2 关于新马华人社团组织互助功能的研究
1.3.3 关于海外潮人互助组织及槟城韩江互助会的研究
1.4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
第2章 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
2.1 潮汕侨乡的互助活动
2.2 槟州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2.1 威斯利省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2.2 槟榔屿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2.3 槟州潮人早期互助行为
2.3.1 威斯利省潮人的互助行为
2.3.2 槟榔屿潮人的互助行为
第3章 韩江互助会的发展及运作
3.1 互助会的建立
3.1.1 互助会的创建过程
3.1.2 互助会成立原因分析
3.2 互助会的会务运作
3.2.1 入会规则
3.2.2 经费收支
3.2.3 日常会务
3.3 互助会的发展及停办
3.3.1 日据时期会务的中断与战后复办
3.3.2 互助会的停办及原因分析
第4章 互助制度化与槟州华人社会建构
4.1 槟州潮人互助组织形态的变迁
4.1.1 潮人社群组织履行互助职能时期
4.1.2 韩江互助会时期:专门性互助社团的制度化建构
4.2 韩江互助会运作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4.2.1 组织结构的变动和完善
4.2.2 接受政府社团注册官的监管
4.2.3 入会会员籍贯限制的消除
4.3 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的影响
4.3.1 互助制度化过程中潮人社群内部的整合
4.3.2 互助制度化的完成与华族社群的整合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剑虹;;槟榔屿华人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J];八桂侨刊;2013年01期
2 任娜,陈衍德;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2期
3 庄国土;;论早期东亚华人社团形成的主要纽带[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4 徐畅;近代中国农村的丧葬互助组织[J];民俗研究;1999年02期
5 曾玲;;移民社群整合与华人社团建构的制度化——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1824—1927)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6 葛立功;陈景熙;;二战前后槟榔屿潮州会馆组织结构的变迁——以1947年会馆修改章程为案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日根;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J];文史哲;1994年03期
8 胡光明;;明清会馆初探[J];寻根;2007年06期
9 王日根;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俊丰;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葛立功;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D];华侨大学;2013年
3 陈佩燕;海外华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槟城韩江学校研究(1919-1960)[D];华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93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9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