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佛寺、权力与文学:论唐代慈恩寺诗的生成及诗史价值

发布时间:2021-02-03 12:12
  慈恩寺建于唐太宗朝,最初是唐代皇家祈福的寺庙,后成为玄奘译经场和京城儒释的活动场所。盛唐时伎乐文化繁盛,众多娱乐活动在此展开,慈恩寺的皇家权威性逐步消解,成为民间的游宴场所。慈恩寺诗因为景龙修文馆文士慈恩寺应制活动而兴起,产生了近30首同题诗。盛唐时慈恩寺雁塔题名兴盛,促使慈恩寺诗个人书写局面的形成,呈现题材多元、情思自由的特点。慈恩寺的建立和功能的转变,带动了慈恩寺诗的产生和内容变迁。考察慈恩寺与慈恩寺诗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与文学之间的丰富关联,更深入地揭示唐代诗歌发生史。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慈恩寺的设立及功能变迁
二、慈恩寺诗的兴起
三、慈恩寺诗的新变
    1.内容之变
    2.风格之变
    3.情感之变
四、慈恩寺诗的诗史价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语译介史视角下的杜甫文学地位变迁述论[J]. 黄道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2]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J]. 莫立民.  中州学刊. 2006(05)
[3]大历年浙西联唱:《吴兴集》考论[J]. 贾晋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1(01)



本文编号:301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1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