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香:历史/文化结构试析
发布时间:2021-03-18 08:47
在古代中国社会礼俗中,"焚香"不仅具有重要礼仪功能,更蕴含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心理结构。从人类学的视角,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分析,可以梳理出祭祀用香材料和方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寻"香通神明"背后的隐喻结构。从"取萧祭脂"到"焚香酹酒"以礼化俗的过程,实是维系"家国一体"社会结构和"差序格局"的仪式象征。从"尚臭"到"香火",旨在敬天法祖、延续血缘、为子孙后世祈福,以实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儒家伦理秩序理想。
【文章来源】:东南文化.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尚声”到“尚臭”:祭礼的交换环节
二、由“燔燎”到“烧香”:大小传统的混融
三、以“三焚香”代“三献”:符号系统的转喻
四、“焚香酹酒”之兴盛:物的文化动力学
五、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这一页——从多视角看“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J]. 李华瑞. 古代文明. 2018(01)
[2]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J]. 龙圣. 民俗研究. 2017(02)
[3]汉画中的用香习俗探析——从一块东汉画像石说起[J]. 宋丙玲. 民俗研究. 2014(06)
[4]从“偏向经注”到“实用仪注”:《司马氏书仪》与《家礼》之比较——兼论两宋私修士庶仪典的演变[J]. 姚永辉. 孔子研究. 2014(02)
[5]“一堂家庆”的新意象——宋金时期的墓主夫妇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J]. 李清泉. 美术学报. 2013(02)
[6]返魂香再考——兼与罗欣博士商榷[J]. 温翠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02)
[7]李邕墓壁画中特殊画面之探析[J]. 魏军,卫峰. 文博. 2012(01)
[8]木主考——到朱子学为止[J]. 吾妻重二,吴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9]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图像题材探析[J]. 邓菲. 美术研究. 2011(03)
[10]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J].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2011(02)
博士论文
[1]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D]. 夏时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 温翠芳.陕西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宋金出土瓷香炉初步研究[D]. 王楷.山西大学 2017
[2]宋代香炉形制研究[D]. 霍小骞.复旦大学 2014
[3]两汉博山炉研究[D]. 惠夕平.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8057
【文章来源】:东南文化.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尚声”到“尚臭”:祭礼的交换环节
二、由“燔燎”到“烧香”:大小传统的混融
三、以“三焚香”代“三献”:符号系统的转喻
四、“焚香酹酒”之兴盛:物的文化动力学
五、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这一页——从多视角看“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J]. 李华瑞. 古代文明. 2018(01)
[2]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J]. 龙圣. 民俗研究. 2017(02)
[3]汉画中的用香习俗探析——从一块东汉画像石说起[J]. 宋丙玲. 民俗研究. 2014(06)
[4]从“偏向经注”到“实用仪注”:《司马氏书仪》与《家礼》之比较——兼论两宋私修士庶仪典的演变[J]. 姚永辉. 孔子研究. 2014(02)
[5]“一堂家庆”的新意象——宋金时期的墓主夫妇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J]. 李清泉. 美术学报. 2013(02)
[6]返魂香再考——兼与罗欣博士商榷[J]. 温翠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02)
[7]李邕墓壁画中特殊画面之探析[J]. 魏军,卫峰. 文博. 2012(01)
[8]木主考——到朱子学为止[J]. 吾妻重二,吴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9]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图像题材探析[J]. 邓菲. 美术研究. 2011(03)
[10]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J].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2011(02)
博士论文
[1]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D]. 夏时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 温翠芳.陕西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宋金出土瓷香炉初步研究[D]. 王楷.山西大学 2017
[2]宋代香炉形制研究[D]. 霍小骞.复旦大学 2014
[3]两汉博山炉研究[D]. 惠夕平.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8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