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理学名臣思想渊源与政治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02:09
理学名臣一词诞生于明代,但在清初尤其是康熙朝最为著名。明清之际,历经王朝更迭,汉族士大夫开始反思明代灭亡的原因,并将其归结于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掀起由王返朱和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康熙朝理学名臣们或推崇程朱理学,或继续笃守陆王心学,都将躬行实践的思想主张融入自己的学说中,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为己任,积极参与清王朝的政治实践。康熙皇帝也从政治角度出发,大力扶持理学名臣,以理学治理国家,选择理学名臣思想学说中有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内容加以利用。理学名臣们投身政治实践,既有符合理学思想利国利民的政治实践,同时也有违背理学思想的政治实践。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因素,折射出儒家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共有六个部分,简介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进行了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及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第一章探究了理学名臣这一名称兴起的原因与衍变过程。南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朱熹因为政治立场的原因,其学说被政敌污蔑为“伪学”,引发一系列弹劾朱熹及要求封禁“伪学”的事件。到南宋末年,程朱理学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学说,李幼武撰写《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录》,将周敦颐、...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缘由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学名臣名称的兴起与衍变
第一节 以道学为“伪学”之缘由
第二节 道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及道学名臣的出现
第三节 明代理学名臣的出现及其特点
第二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集中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学风转折
第二节 清廷统治的政治需要
第三节 八旗传统的权力挑战
第三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思想渊源
第一节 陆王系理学名臣及其理学思想
第二节 程朱系理学名臣及其理学思想
第四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理学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
第二节 违背理学思想的负面政治行为
第五章 理学思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颉颃与龃龉
第一节 康熙朝以理学治国的利弊
第二节 儒家理想形象与清朝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2874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缘由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学名臣名称的兴起与衍变
第一节 以道学为“伪学”之缘由
第二节 道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及道学名臣的出现
第三节 明代理学名臣的出现及其特点
第二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集中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学风转折
第二节 清廷统治的政治需要
第三节 八旗传统的权力挑战
第三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思想渊源
第一节 陆王系理学名臣及其理学思想
第二节 程朱系理学名臣及其理学思想
第四章 康熙朝理学名臣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理学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
第二节 违背理学思想的负面政治行为
第五章 理学思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颉颃与龃龉
第一节 康熙朝以理学治国的利弊
第二节 儒家理想形象与清朝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28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2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