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引起的南北朝语音变迁——以晋代吴方言中舌音声母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6 15:3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形容当时的语言状况为"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音注,考察晋代舌音声母的情况,可以看出《字林》的舌音端组与知组是分立的;徐邈的端类、知类不区别,透类、彻类不区别,定类、澄类正在分化。用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舌音作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文章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39(1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徐邈舌音声母
(一)用反切比较法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知类与端类
2.彻类与透类
3.澄类与定类
4.泥、娘、日类
(二)结合文献音注看徐邈舌音声类
1.端类和知类
2.透类和彻类
3.定类和澄类
(三)小结
二、《字林》舌音声母
(一)用反切比较法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知类与端类
2.彻类与透类
3.澄类与定类
4.日类与泥类、娘类
(二)结合文献音注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端类和知类
2.透类和彻类
3.定类和澄类
(三)小结
三、徐邈、《字林》与《玉篇》舌音声母比较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晋南朝士人所持北音、吴语之交融概说[J]. 刘泰廷. 江苏地方志. 2016(04)
[2]关于六朝建康的语言[J]. 郭黎安. 历史教学问题. 1995(06)
[3]从《玉篇》看舌上音知系声母的产生[J]. 朱声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4]原本《玉篇》反映的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J]. 阎玉山. 东北师大学报. 1990(04)
[5]原本《玉篇》残卷声类考[J]. 欧阳国泰. 语言研究. 1986(02)
硕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方言声母研究[D]. 焦树芳.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原本《玉篇》声母研究[D]. 闵敏.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1694
【文章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39(1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徐邈舌音声母
(一)用反切比较法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知类与端类
2.彻类与透类
3.澄类与定类
4.泥、娘、日类
(二)结合文献音注看徐邈舌音声类
1.端类和知类
2.透类和彻类
3.定类和澄类
(三)小结
二、《字林》舌音声母
(一)用反切比较法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知类与端类
2.彻类与透类
3.澄类与定类
4.日类与泥类、娘类
(二)结合文献音注看舌音声类的关系
1.端类和知类
2.透类和彻类
3.定类和澄类
(三)小结
三、徐邈、《字林》与《玉篇》舌音声母比较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晋南朝士人所持北音、吴语之交融概说[J]. 刘泰廷. 江苏地方志. 2016(04)
[2]关于六朝建康的语言[J]. 郭黎安. 历史教学问题. 1995(06)
[3]从《玉篇》看舌上音知系声母的产生[J]. 朱声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4]原本《玉篇》反映的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J]. 阎玉山. 东北师大学报. 1990(04)
[5]原本《玉篇》残卷声类考[J]. 欧阳国泰. 语言研究. 1986(02)
硕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方言声母研究[D]. 焦树芳.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原本《玉篇》声母研究[D]. 闵敏.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4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