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06:44
墨是中国古代的书写用品。古人对墨的使用经历了使用天然墨到人工制墨的发展历程。古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是天然墨,有矿物石墨、植物墨和动物墨等,对矿物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不迟于战国末期,人工制墨开始兴起,至两汉不断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人工制墨技术发展与成熟的时期。隋唐五代,是制墨业的兴盛时期,制墨区域向全国范围拓展,制墨业的重心在晚唐五代时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地区。安徽歙州成为制墨中心。随着制墨技术的不断提升,出现了一些制墨名家,如李超、李廷珪、李廷宽父子等,他们父子兄弟,技艺相承,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从出土资料看,隋唐五代,墨的形制趋于规范定型,以两端略称圆形的长条形墨为主要形制,墨锭的体量更大。墨面除模印图案外,还出现了模印文字的新特征。中国墨文化体系至宋代得以完备,墨的生产与消费是其文化表达的特质基础。在宋代,松烟墨和油烟墨并行于世。墨的生产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原材料制备阶段与和制成形阶段。制墨的原材料有主要原料和辅料两大类。主要原料指烟和胶。辅料主要有各种香料、中药材、金箔、玉屑等。烟与胶的质量对墨的品质起决定作用。制取松烟,首先要选取好的松材,宋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发现,含松脂高的松...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宋代以前墨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天然墨的发现与应用
第二节 人工制墨的兴起
第三节 制墨技术的成熟与著名产地的形成
第四节 制墨业重点的南移与制墨名家的出现
第二章 宋代墨的生产与工艺
第一节 原材料制备——烟炱
一、松烟的制备
二、油烟的制备
第二节 原材料制备——胶和辅料
一、宋代胶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二、宋代制胶及用胶的讲究
三、宋代制胶的辅料及其功能
第三节 和制成形
一、筛烟
二、和料
三、捣杵
四、揉丸
五、模印
六、晾墨
第三章 宋代墨的流通与消费
第一节 宋代制墨的商品性
一、私营制墨作坊的出现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商品化
三、销售获利的生产目的
第二节 宋代墨的流通
一、城市市场摊位上墨的售卖
二、墨工或中间商贩对墨的贩卖
第三节 宋代墨的消费
一、朝廷与官府消费用墨
二、士人消费用墨
三、抄写及印刷用墨
四、其它消费用墨
第四章 宋代用墨总量的估算及影响
第一节 宋代墨的价格及用墨总量估算
一、宋代墨的价格区间
二、宋代用墨总量的估算
第二节 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一、宋代以前的制墨区域
二、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第三节 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一、两浙路墨工
二、临安御造墨工
三、徽州墨工
四、川蜀墨工
五、其它地区墨工
第四节 制墨中心的转移及原因
一、松林资源的消耗
二、制墨中心的转移及原因
第五章 墨与宋代文人生活
第一节 墨与宋人文化生活
一、嗜墨
二、赐墨
三、赠墨
第二节 宋代文人对墨的品鉴
一、品鉴标准
二、对墨品优劣的品鉴
第三节 宋代文人对墨的收藏
第六章 宋代墨的价值、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宋代墨的实用价值
第二节 宋代墨的收藏价值
第三节 宋代墨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宋代墨的贡献与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烟和油烟的表面化学性质研究[J]. 张宏斌,余辉,唐颐,杨光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01)
[2]材料人文之墨的发展[J]. 刘超. 新材料产业. 2017(11)
[3]墨的药用考证[J]. 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李洋,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4]论苏轼对墨的认识[J]. 高巍. 青年文学家. 2014(36)
[5]“文府墨”的定名和制作年代[J]. 姚昱波. 大众考古. 2014(12)
[6]窥探笔墨纸砚的民族性格与文化[J]. 王毅. 价值工程. 2014(35)
[7]墨之源流[J]. 王俪阎. 紫禁城. 2014(12)
[8]宋代制墨业考述[J]. 陈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9]化隆县纳卡遗址彩陶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J]. 钟黎,肖永明,王涛,罗武干,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3(03)
[10]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墨业考述[J]. 陈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D]. 田建平.河北大学 2012
[2]中国传统制墨工艺研究[D]. 王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 苏梅.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宋代墨文献研究[D]. 田海粟.河北大学 2017
[2]“笔墨纸砚”类熟语文化研究[D]. 王文佳.内蒙古大学 2016
[3]古法制墨工艺探微—关于一个传统工艺案例的研究[D]. 陈卓.中国美术学院 2015
[4]经济史学视角下的古代徽州墨业发展[D]. 张玉彬.云南大学 2015
[5]宋代文房四宝与文人[D]. 王小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3
[6]宋代公文研究[D]. 张荟丽.南昌大学 2012
[7]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的纸与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国美术学院 2010
[8]“墨”的探究[D]. 徐智川.首都师范大学 2009
[9]古墨的保护材料和保存环境研究[D]. 段宏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7157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宋代以前墨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天然墨的发现与应用
第二节 人工制墨的兴起
第三节 制墨技术的成熟与著名产地的形成
第四节 制墨业重点的南移与制墨名家的出现
第二章 宋代墨的生产与工艺
第一节 原材料制备——烟炱
一、松烟的制备
二、油烟的制备
第二节 原材料制备——胶和辅料
一、宋代胶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二、宋代制胶及用胶的讲究
三、宋代制胶的辅料及其功能
第三节 和制成形
一、筛烟
二、和料
三、捣杵
四、揉丸
五、模印
六、晾墨
第三章 宋代墨的流通与消费
第一节 宋代制墨的商品性
一、私营制墨作坊的出现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商品化
三、销售获利的生产目的
第二节 宋代墨的流通
一、城市市场摊位上墨的售卖
二、墨工或中间商贩对墨的贩卖
第三节 宋代墨的消费
一、朝廷与官府消费用墨
二、士人消费用墨
三、抄写及印刷用墨
四、其它消费用墨
第四章 宋代用墨总量的估算及影响
第一节 宋代墨的价格及用墨总量估算
一、宋代墨的价格区间
二、宋代用墨总量的估算
第二节 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一、宋代以前的制墨区域
二、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第三节 南宋制墨区域及特点
一、两浙路墨工
二、临安御造墨工
三、徽州墨工
四、川蜀墨工
五、其它地区墨工
第四节 制墨中心的转移及原因
一、松林资源的消耗
二、制墨中心的转移及原因
第五章 墨与宋代文人生活
第一节 墨与宋人文化生活
一、嗜墨
二、赐墨
三、赠墨
第二节 宋代文人对墨的品鉴
一、品鉴标准
二、对墨品优劣的品鉴
第三节 宋代文人对墨的收藏
第六章 宋代墨的价值、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宋代墨的实用价值
第二节 宋代墨的收藏价值
第三节 宋代墨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宋代墨的贡献与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烟和油烟的表面化学性质研究[J]. 张宏斌,余辉,唐颐,杨光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01)
[2]材料人文之墨的发展[J]. 刘超. 新材料产业. 2017(11)
[3]墨的药用考证[J]. 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李洋,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4]论苏轼对墨的认识[J]. 高巍. 青年文学家. 2014(36)
[5]“文府墨”的定名和制作年代[J]. 姚昱波. 大众考古. 2014(12)
[6]窥探笔墨纸砚的民族性格与文化[J]. 王毅. 价值工程. 2014(35)
[7]墨之源流[J]. 王俪阎. 紫禁城. 2014(12)
[8]宋代制墨业考述[J]. 陈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9]化隆县纳卡遗址彩陶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J]. 钟黎,肖永明,王涛,罗武干,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3(03)
[10]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墨业考述[J]. 陈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D]. 田建平.河北大学 2012
[2]中国传统制墨工艺研究[D]. 王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 苏梅.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宋代墨文献研究[D]. 田海粟.河北大学 2017
[2]“笔墨纸砚”类熟语文化研究[D]. 王文佳.内蒙古大学 2016
[3]古法制墨工艺探微—关于一个传统工艺案例的研究[D]. 陈卓.中国美术学院 2015
[4]经济史学视角下的古代徽州墨业发展[D]. 张玉彬.云南大学 2015
[5]宋代文房四宝与文人[D]. 王小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3
[6]宋代公文研究[D]. 张荟丽.南昌大学 2012
[7]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的纸与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国美术学院 2010
[8]“墨”的探究[D]. 徐智川.首都师范大学 2009
[9]古墨的保护材料和保存环境研究[D]. 段宏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7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8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