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人神之际:古代中国五帝祭祀的变迁(上)

发布时间:2021-05-26 16:26
  祭天、祭宗庙、祭先代帝王等是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仪式。五帝祭祀与古代中国多神论相关,萌芽于春秋时期,大约到汉初才形成相对完备的祭祀体系。自战国五行学说流行,五帝祭祀又逐渐蒙上五行色彩,五帝转化为保佑一方的先代圣王。汉末,郑玄利用谶纬等资源,将五帝改造成五精帝,与至上神昊天上帝结合而成"六天说";王肃则强调五帝非天,持"一天说"。后世礼家分别依郑、王学说为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魏晋南北朝至唐玄宗之前,五天帝说占上风,唐玄宗时始在郊祀、明堂中区分五天帝、五人帝配飨,将五帝一分为二:一为天帝;一为人帝。这一祭祀方式一直延续到元代。同时,从五德始终角度出发,北齐、北周开始祭祀感生帝。明初,否定五帝为天,恢复为人帝,在各种祭祀中将五帝排除在外,也不再祭祀感生帝,另立三皇祭祀和历代帝王祭祀,五帝则被纳入历代帝王祭祀中。这一规定在明清两代没有改变。这种由人而神,由神而人的衍化路径,无论在古代中国国家礼典中还是民间淫祀中,大多均经历过这样一条衍化路径。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文章来源】:河北学刊. 2019,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春秋之前:方所祭祀中的五帝
二、秦至两晋:人、神变化中的五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五帝史研究综述[J]. 付希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郑玄“六天”说与禘礼的类型及其天道论依据[J]. 陈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诗·大田》等篇所见“四方祭祀”考辩[J]. 许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06)
[4]上古中国的四方神崇拜和方位巫术[J]. 杨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1(01)
[5]甲骨文中的四方[J]. 赵晓明,宋芸,乔永刚,宋秀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儒家“六天”说辨析[J]. 陈中浙,刘钊.  孔子研究. 2002(03)
[7]从甲骨文圭字看殷代仪礼中的五行观念起源[J]. 沈建华.  文物. 1993(05)
[8]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 胡厚宣.  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6(01)

博士论文
[1]《周礼》中所见天神祭祀考论[D]. 刘涛.吉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6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206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0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