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古时期文集“录一卷”文本体例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2-01-04 11:05
  将《隋书·经籍志》文集类"录一卷"小字注置于中古典籍成书体例的大背景中观察,可根据中古文献"目录""录""序(叙)录"等术语歧称勾勒中古典籍卷首"录一卷"包含序传(序中含传或序+碑传诔铭)、篇目、解题三位一体的文本体例。通过分析《太史公自序》一类的序含自传文本模式对中古文献"自序传"的影响,可抽绎出中古文集的集序沿着序中含传、序+传由联排到离析两种结构模式并行演进。其一,"序中含传"结构:接续古书"(自)序传"传统,集序所谓"史传体""古法""行状体"便传承了这一文本体例。其二,"序、传分列"结构:南朝以后,文集序、传开始各自独立成篇,传或在集首,或在集尾,既与集序分列又互相照应,这是"序""传"分野的第一阶段。进而,在唐代集前之序主要用来"序文变",对文集作者的文学成就进行评论,集末的碑志诔铭、后序等文献渐渐承担了"别传"的功能,这是"序""传"分野的第二阶段。宋人理董中古文集,多替中古文士叙次年谱、编辑"附录",这类新编订的副文本体例主导了"序""传"分野的第三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中古时期文集“录一卷”文本体例的演变


陈子昂《故陈子昂集》卷末,法国国家图书馆P.3590号

刻本,图书馆,文本,经典


序+条例+次第(易→尔雅)+注解传述人(易→尔雅)+目录(上帙十卷、中帙十卷、下帙十卷)可见,“序目”“序录”一语并非序和目录的简单叠加,“录一卷”中还含有与此书有关的诸多副文本。这类副文本在不同典籍中当是各有特色,文本构成也可能各有详略增减。此外,这一总标类目的标注方式也给我们以启发,在研究中古写本文献时,宜对常见的“录”字有一个基调性认知:“录”在中古士人的语境中,可能是典籍一系列外围副文本的统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志书篇名、体例问题补证[J]. 张海波.  中国史研究. 2016(04)
[2]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探迹[J]. 陈爽.  中国史研究. 2013(04)



本文编号:3568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68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