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之镜:傅兰雅的中国文学观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3:54
本文基于《傅兰雅档案》史料,对傅兰雅的中国文学观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傅兰雅将经史子集四部及时文分别与西方文学的相应文类进行比较,为西方读者系统呈现中国文学;他辨证地看待中国文学,认为中国文学具有历史优越性与发展性,但"缺乏想象和创新",具有"功利性",中国文学的语言与时文存在一定弊端,并认为中国文学因一些微妙特质而具有"不可译性"。傅兰雅的中国文学观对当今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与海外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国际汉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文学”与傅兰雅的中国文学观
二、傅兰雅中国文学观的多维向度
(一)比较视域中的中国文学
(二)中国文学的历史优越性
(三)中国文学的局限性
(四)中国文学的不可译性
三、傅兰雅中国文学观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iterature是怎样“变成”“文学”的——晚清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的“文学”实践及评价[J]. 段怀清. 社会科学. 2015(02)
[2]近代中国“文学”源流(1844—1876)[J]. 李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3]解构批判:八股文的另一类历史意见[J]. 陈志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论傅兰雅之“求著时新小说”[J].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5]傅兰雅小说竞赛受挫原因考[J]. 许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586552
【文章来源】:国际汉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文学”与傅兰雅的中国文学观
二、傅兰雅中国文学观的多维向度
(一)比较视域中的中国文学
(二)中国文学的历史优越性
(三)中国文学的局限性
(四)中国文学的不可译性
三、傅兰雅中国文学观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iterature是怎样“变成”“文学”的——晚清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的“文学”实践及评价[J]. 段怀清. 社会科学. 2015(02)
[2]近代中国“文学”源流(1844—1876)[J]. 李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3]解构批判:八股文的另一类历史意见[J]. 陈志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论傅兰雅之“求著时新小说”[J].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5]傅兰雅小说竞赛受挫原因考[J]. 许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586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8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