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20:27
张士逊(964-1049),字顺之,北宋襄州阴城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以科举入仕,主要活跃于北宋真宗朝和仁宗朝前期,为官四十余载,既有长期的地方任职经历,又曾三度拜相,可以说是北宋前中期高级士大夫官僚的典型代表。张士逊出身于小官宦家庭,其出生时家族已出现后继无力的隐忧,他从小由姑母抚养长大,经历了北宋的统一战争时期,适逢宋太宗扩大科举取士人数的机遇而走入仕途。早年的张士逊初入官场,主要在地方任职,这一时期他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因表现卓著,张士逊获得了辅佐日后天子仁宗的机会,成为仁宗潜邸旧臣,逐步位极人臣;虽然后期受到政治风波牵连而一度外任,但是在仁宗亲政之后,张士逊受到仁宗皇帝的优容待遇,在晚年以中书致仕,为宋代得此尊荣者第一人。张士逊生于北宋建国后,成长于新王朝奠基之时,在其为官期间,北宋的士大夫政治蓬勃发展。考察张士逊的仕宦生涯,对探析北宋前中期的政治氛围和士大夫官僚的为政风格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张士逊的家世背景
第一节 出身不显
第二节 少年明志
第二章 初入仕途到久经历练
第一节 官场新人
第二节 四方历练
第三章 真仁之间的起落
第一节 机遇——与寿春郡王为友
第二节 初次拜相
第三节 困局——曹汭事件
第四章 再入中枢与落幕
第一节 再次拜相与仁宗亲政
第二节 以“中书”致仕
结语
附录:张士逊年表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宋吕夷简与范仲淹结仇问题再思考[J]. 仝相卿.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6)
[2]祠神、先贤、名宦:射洪神信仰的嬗变与衰落[J]. 陈晔. 兰州学刊. 2017(12)
[3]北宋张士逊交往考[J]. 罗耀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4]以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吕夷简同僚集团探析[J]. 李云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6)
[5]北宋张士逊生平及诗歌考略[J]. 罗耀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5)
[6]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仁宗亲政后的政治格局及其成因[J]. 王润生. 黑龙江史志. 2014(23)
[7]吕夷简与宋仁宗之关系[J]. 姚思宇. 南都学坛. 2014(04)
[8]士大夫政治傳統的重建與宋仁宗時期的“朋黨之議”[J]. 江小濤.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4(00)
[9]中国古代治国理念及其转变——以宋朝“崇文抑武”治国理念为中心[J]. 陈峰. 文史哲. 2013(03)
[10]试析北宋士大夫文官政治与政党之争的关系[J]. 张亚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D]. 李同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张嵲家世及其政治思想研究[D]. 蒋恒.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宋真宗后期的政治[D]. 刘国喜.湖南科技大学 2011
[3]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 吴伟.安徽大学 2010
[4]寇、丁之争与宋真宗朝后期政治[D]. 刘广丰.暨南大学 2006
[5]保守势力集团与北宋前期政治[D]. 王化雨.四川大学 2004
[6]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研究[D]. 薛治国.湘潭大学 2003
[7]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 王志双.河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89159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张士逊的家世背景
第一节 出身不显
第二节 少年明志
第二章 初入仕途到久经历练
第一节 官场新人
第二节 四方历练
第三章 真仁之间的起落
第一节 机遇——与寿春郡王为友
第二节 初次拜相
第三节 困局——曹汭事件
第四章 再入中枢与落幕
第一节 再次拜相与仁宗亲政
第二节 以“中书”致仕
结语
附录:张士逊年表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宋吕夷简与范仲淹结仇问题再思考[J]. 仝相卿.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6)
[2]祠神、先贤、名宦:射洪神信仰的嬗变与衰落[J]. 陈晔. 兰州学刊. 2017(12)
[3]北宋张士逊交往考[J]. 罗耀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4]以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吕夷简同僚集团探析[J]. 李云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6)
[5]北宋张士逊生平及诗歌考略[J]. 罗耀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5)
[6]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仁宗亲政后的政治格局及其成因[J]. 王润生. 黑龙江史志. 2014(23)
[7]吕夷简与宋仁宗之关系[J]. 姚思宇. 南都学坛. 2014(04)
[8]士大夫政治傳統的重建與宋仁宗時期的“朋黨之議”[J]. 江小濤.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4(00)
[9]中国古代治国理念及其转变——以宋朝“崇文抑武”治国理念为中心[J]. 陈峰. 文史哲. 2013(03)
[10]试析北宋士大夫文官政治与政党之争的关系[J]. 张亚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D]. 李同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张嵲家世及其政治思想研究[D]. 蒋恒.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宋真宗后期的政治[D]. 刘国喜.湖南科技大学 2011
[3]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 吴伟.安徽大学 2010
[4]寇、丁之争与宋真宗朝后期政治[D]. 刘广丰.暨南大学 2006
[5]保守势力集团与北宋前期政治[D]. 王化雨.四川大学 2004
[6]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研究[D]. 薛治国.湘潭大学 2003
[7]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 王志双.河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8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89159.html